赤橙黄绿青蓝紫,长沙湘绣花再红。10月8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再红收徒许红艳仪式在绣乡开福区沙坪街道举行。当湘绣与旗袍两大非遗相遇,业界期盼日久的“湘绣重回日用品赛道”迎来了崭新的局面。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湘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江再红,就是长沙著名的湘绣大师。此前,她也在十八洞村等地讲学授课,教授当地妇女。但正儿八经的收徒仪式,这还是头一回。
“师父江再红尊鉴:弟子许红艳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对湘绣尤其喜欢,仰慕师父德才已久。今日诚心拜师学艺,望师父收我为徒。弟子当认真学习湘绣文化,不负期望。”一封情真意切的拜师帖,正式开启了两人的师徒之缘。
(资料图片)
说起来,拜师学艺的许红艳来头也不小。她是首届长沙市工艺美术大师、旗袍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这一跨界身份,正是江再红看中她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提起湘绣,就觉得这是挂在博物馆里供人欣赏的艺术品,高高在上,普通人买不起。”江再红澄清道,“这是误区。回顾历史,湘绣曾广泛作为日用品存在。”如考察清末长沙绣庄,涉及手帕、枕头、鞋面、腰带、裙缘等产品,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机械化的纺织工业发展,手工生产的湘绣产品近年来逐步退出了日用品领域,主要以高档艺术品的形式存在,但业界很多人没有放弃有朝一日重回日用品赛道的希望。因此,当江再红听闻制作旗袍的许红艳对湘绣格外感兴趣时,按捺不住这份欣喜之情。
许红艳从事的湘派旗袍有八大技艺,其中就包括“绣”。不过湘派旗袍的创始人熊江联在1918年返回长沙之前,曾在上海、江苏学艺,长期使用苏绣,这一历史惯性持续百年。如今改用湘绣,也是一大创新。
“湘绣和苏绣有哪些区别?”面对记者的提问,许红艳以丝线为例进行了解释。“湘绣线和苏绣线一个粗、一个细。你看湘绣用的丝绒线,表面覆盖着细密的绒毛,绣制动物毛发有着独特优势,能呈现蓬松逼真的效果。”
许红艳告诉记者:“我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对湖湘文化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湘绣和湘派旗袍都是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非遗项目,我想将两者结合起来。”
这一创新并不容易。江再红坦言:“学湘绣,学三年还学不深,要学到位得八年以上。因此我说,坚持就是胜利。我希望社会各界多关心、爱护、支持他们。毕竟和一辈子扎根湘绣行业的我们这一代人相比,现在愿意沉下心来学湘绣的年轻人太少了。”
此外,湘绣与旗袍的结合仍然面临手工刺绣的效率瓶颈,无法和机器化大生产相提并论。对此,许红艳也有自己的思考。“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也不会喜欢整件旗袍都绣满花纹,反而是一只蝴蝶、一片竹叶就能打动他们。湘绣更多的还是起到小面积装饰的画龙点睛作用。”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长沙市民将再次把湘绣穿在身上。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信息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