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滚动 >
让历史有温度,让友谊有回响——对话中美民间友好交响音乐故事会导演张竣程
2025-11-27 09:57:48   来源:中华龙都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感知中国—中美民间友好交响音乐故事会”相继在美国华盛顿和纽约圆满落幕。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交响音乐故事会,以“共话友谊岁月回响”为主题,用创新的艺术形式让中美两国人民重温烽火岁月中的守望相助,引发各界强烈共鸣。作为活动总导演,张竣程在接受采访时,深度解析了这场“交响音乐+沉浸式故事”的艺术实践,对历史传承与民间友好的深刻思考。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联合主办,五洲传播中心、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承办,国内多省市及专业文化机构鼎力支持。8月27日至29日,两场演出分别吸引中美各界代表200余人参与。

活动以“序厅展陈+主体演出”的结构层层递进:序厅的“并肩战斗: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图片影像展”通过300余件珍贵图文史料与12段历史视频,全景呈现了南京大屠杀、飞虎队援华、驼峰航线、杜立特行动大救援等关键历史场景;主体演出则由交响乐形式,悲壮激昂的旋律瞬间将观众带回中国军民顽强抗敌的岁月拉开帷幕,通过五段跨越时空的友谊故事,再现了中美军民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峥嵘岁月。“我始终坚信,历史的传承需要有温度的表达,而艺术是连接过去与当下、跨越国界与语言的最佳桥梁。”

谈及活动的艺术创新,张竣程导演的话语中满是匠心。据张竣程导演介绍,本次音乐故事会打破了传统纪念活动的呈现模式,创新融合“交响音乐+沉浸式故事讲述+珍贵信物展示+历史场景重现”的立体表达,让历史从“史料记载”变成“情感共鸣”。“我们拒绝让交响乐沦为背景音,也不让故事讲述变成单调的演讲。”张竣程解释,团队精心设计了音乐与叙事的同频共振:当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专家展开“两代人的镜头对话”,讲述那105分钟国家一级文物动态影像背后的正义坚守时,交响乐以低沉舒缓的旋律烘托庄重氛围;当杜立特行动飞行员后裔康特伯格夫妇与衢州博物馆馆长,以一枚“一美分硬币”为线索还原1942年的生死营救时,音乐节奏随叙事起伏,从紧张急促到温暖舒缓,让观众仿佛亲历那段跨越山海的人道主义救援;而飞虎队英雄后裔与中方讲述者共同演绎的战地温情故事,搭配轻柔的和弦琴旋律,更让“患难与共”的友谊变得可感可知。

在张竣程看来,“亲历者后裔的讲述”是本次活动最核心的艺术亮点。“约翰·马吉的孙子、杜立特行动飞行员的后人,以及飞虎队英雄的孩子带着父辈的记忆登台——他们不是专业演员,但他们的讲述带着血脉传承的温度,这是任何演绎都无法替代的。”

为了让这份“温度”最大化,团队在筹备期间耗时数月,辗转多地梳理史料、对接讲述者,反复打磨叙事逻辑与音乐编排。从西方经典乐曲,到《茉莉花》《梁祝》等中国名曲,曲目选择兼顾中西文化语境;从序厅展陈的史料筛选到现场珍贵信物的展示位置,每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我们希望观众走进活动现场的那一刻,就能被历史氛围包裹,在音乐与故事的交织中,触摸到中美人民友谊的本质——那是危难中挺身而出的勇气,是跨越国界的善意与信任。”

活动尾声,全体嘉宾齐声合唱《友谊地久天长》,温馨的氛围让不少观众动容。这场演出不仅让历史记忆得以唤醒,更让中美民间友好的种子再次生根发芽。

对此,张竣程感慨道:“作为一名导演,我的使命不仅是呈现一场精彩的演出,更是做历史的传递者、友谊的搭建者。80年前,中美军民以鲜血捍卫正义、守望和平,用行动书写了‘路虽远行则将至’的信念;80年后,我们用艺术的方式回望这段历史,不是为了铭记仇恨,而是为了珍视和平。在筹备过程中,每当听到讲述者分享父辈的故事,我都深深感受到,和平从来不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代代相传的责任。这场音乐故事会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深度、有温度的艺术形式,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并肩作战的历史,让中美两国民间友好的传统跨越时空、赓续绵延。因为我始终相信,人民之间的情感共鸣,是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的最坚实力量,而艺术,就是让这份共鸣直抵人心的钥匙。”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信息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