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 >
长沙学子用多媒体呈现传统文化,让火神在青春里“不熄”-每日视点
2025-10-21 21:12:40   来源:掌上长沙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相关资料图)

当非遗打铁花的璀璨火花遇上《山海经》中火神祝融的神秘龙影,当湖湘火宫殿的千年信仰碰撞现代数字技术,一场跨越古今的文化对话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徐徐展开。近日,上海音乐学院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长沙籍学子廖俊宇,以湖湘基因为底色,推出系列文创作品与多媒体舞台作品《火神记》,用青春创意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

“打铁花的火花是流动的非遗,祝融的龙形象是沉淀的神话,两者的碰撞就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廖俊宇介绍,系列文创设计灵感源自团队成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中国非遗打铁花技艺与《山海经》火神祝融的龙形象为作品形象,以朱雀红与金色为主色调,融入火龙纹、祥云纹等传统符号,塑造出“龙小花”这一核心IP——它在打铁花中化作满天星雨,既寓意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也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前,该IP已延伸出表情包、鼠标垫、手机壳、雨伞等校园文创产品,让非遗艺术走进日常学习生活,成为青年学子身边触手可及的文化符号。

而在多媒体舞台作品《火神记》中,廖俊宇则将创作视野延伸至家乡长沙的火文化根脉。作品以长沙火宫殿的火神祝融信仰为核心,追溯楚地“火德精神”的千年传承:从《山海经》中“教民取火”的祝融神话,到明清火宫殿庙会的祭祀传统,再到“文夕大火”后重建的坚韧,通过纱幕投影、数字影像与舞蹈肢体的交织,构建出“祭火”与“游火”的双重叙事空间。湘绣《火宫殿》作为叙事引线,细腻针线化作焰光闪烁;舞者穿梭于虚实之间,与动态焰流、龙狮剪影交融,在鼓声、钟磬与电子音色的碰撞中,完成“人火合一”的仪式性表达。

“火既能焚毁也能孕育,既代表破坏也象征创造,这正是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廖俊宇表示,作为从小听着火神传说长大的长沙伢子,希望通过现代艺术语言,让更多人读懂家乡火文化的深层密码。在创作过程中,团队不仅深入研究《山海经》《左传》等古籍文献,还实地走访火宫殿、湘剧院、湖南省博物馆、醴陵陶瓷博物馆、铜官窑、陶公庙会和浏阳花炮厂等,多次拍摄长沙老街老巷,参与邵阳乡村振兴调研,从非遗技艺、民俗传统与乡土文化中汲取灵感,将调研所得转化为数字建模、视频剪辑、平面设计等创作实践。

依托上海音乐学院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跨学科培养优势,作为数媒学院媒体工作部部长、海尚音苑志愿者社团技术部部长,廖俊宇还通过运营校园公众号、拍摄校园纪录片、组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作品获得更广泛的传播。系列文创产品在校内受到好评,《火神记》的片段通过校园平台放映后引发热烈反响。廖俊宇表示,未来将继续探索AI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推出更多跨媒介创作,鼓励更多青年参与到非遗传承与创新中来。

从校园文创到舞台艺术,从长沙火宫殿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长沙伢子在青春的画布上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新答案——当打铁花的火花遇上数字光影,当火神传说碰撞AI技术,传统文化终将在当代青年的创新表达中,燃烧出永不熄灭的光明。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信息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