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 >
湖南早稻总产量居全国首位 单产创历史新高_讯息
2025-08-24 21:14:50   来源:长沙晚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5年全国早稻数据,全国早稻播种面积7114.3万亩,早稻总产量570.3亿斤。其中,湖南省早稻播种面积达1813.2万亩,早稻总产量149.2亿斤,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单产411.5公斤/亩,创历史新高。

在长沙,2025年落实早稻播种面积144.76万亩,由于各项农技措施成效显著,加之气象条件利好,今年早稻单产预计同比增长2.35%。

提单产


(资料图)

丰产增效技术有序全域推广

抓粮食生产,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是核心。

据悉,湖南人均耕地仅为全国平均数60%、复种指数比全国平均数高出0.73;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扩面积来增产量的空间十分有限,湖南粮食产能提升只能依靠大面积提单产。

为加快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湖南突出抓好“整建制”,以38个全国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为重点,落实“一县一方案,一县一团队”,将高产示范创建成果应用到大面积场景,把集中育秧、合理密植、绿色防控等增产关键技术推广到整县、整乡和整村。

同时,突出抓好“三化”,即育秧设施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全面建成育秧大棚1800万平方米,推广工厂化模式育秧,确保秧苗齐、匀、壮;建立“优机”遴选机制,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配强单产提升主力机型,实施水稻机插机抛作业补贴1000万亩;支持创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5个,引导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服务,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率72%以上。

“今年的产量格外高!双季稻亩产干重达600公斤,比去年多50公斤。”长沙县龙王庙村种粮大户龙伟义今年种了约500亩双季稻,均位于长沙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区。他感慨,多亏农技指导选了好种,加上小农水等项目落实到位,“技术、设施齐发力,才有了这丰收,心里真高兴!”

龙伟义口中的“四高”,是2022年以来,长沙创造性开展的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的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创建,到今年,已辐射带动200余万亩、全面全域逐步推广,辐射带动83个乡镇736个村10684个种植主体。

“今年,我们大力开展整县、整市大面积单产提升活动,全域、全面推广‘四高’技术,形成了非常实用的丰产增效技术,无论是高标准农田还是普通农田,在这个技术体系下都能实现增产。”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少希介绍。

优品质

因地制宜推广优质水稻品种

“今年我在专家们的指导下,种植了陵两优1785杂交稻,田间管理也做得更到位,产量大丰收,湿谷亩产从去年的550公斤提升到今年的650公斤。”在浏阳社港镇合盛村,今年种了200多亩早稻的“90后”种粮大户寻正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里的老人都说,今年的稻穗比往年沉。”

今年7月,在省农技推广总站的统一部署下,全省范围内有序开展了湖南省粮油作物(早稻)优良品种丰产性展示现场观摩交流会,农业专家、技术骨干、种粮大户等,深入田间观摩早稻优质品种生长态势,交流丰产栽培技术,为粮食持续增产、农民稳步增收蓄能加力。像寻正兴这样,第一次使用新品种就获大丰收的捷报频传。

同时,去年以来,我省还率先在全国开展“大农科院”管理体制改革,培育出亩产达400公斤的耐盐碱杂交稻新品种“箐两优3261”,镉低积累水稻实现早中晚稻品种全覆盖。

随着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攻关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湖南将推广镉低积累水稻品种300万亩,努力让老百姓吃上健康米、放心米。

为打造更高水平“洞庭粮仓”,今年,湖南还将持续打造“洞庭香米”“湖南米粉”等省级公用品牌,以及“南县稻虾米”等特色品牌,加快推动“湘米出湘”,多举措推进我省优质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信息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