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 陆宇其)稻菽千重浪,秋收正当时。前天一早,一群孩子沐浴着秋日暖阳,陆续来到吴中区临湖镇陆舍村的香乡恬田基地,戴上手套、拿起镰刀,弯下腰来,在父母的陪伴下体验着秋收的乐趣。这个晴朗凉爽的秋天,每周末都会有约200组家庭来到陆舍,在田间地头学到课本上、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走在窄窄的田埂上,秋风拂过金灿灿的稻田,满眼都是丰收的景象。“左手握水稻,右手拿镰刀,手要握住稻秆三分之二处,小心不要伤到手,下镰要准,收镰要快。”活动开始后,指导老师细致地为孩子们讲解割稻子的动作,随后就让大家走下稻田,挥洒汗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上一堂农业课。动作慢的孩子还在呼朋唤友,动作快的孩子已经收割完一大片,即使胳膊上被坚硬的稻芒划出红印也不停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忙碌的稻田里,除了银铃般的笑声,就是父母和孩子间此起彼伏的互动和叮嘱。割完一捆,孩子们就抱着沉甸甸的稻穗来到一旁的空地边,用打谷脱粒的方式,感受传统农耕的辛劳。忙完农活,在稻田一旁的小院里,孩子们又团团围坐,识五谷、学节气,听老师讲解农业知识,真正把实践内化为思考,将吃苦耐劳、勤俭朴素的劳动精神装进心里。
边玩边学,有收获的不只是孩子们,还有陆舍村的村民——自家种的红薯、青菜成了家长眼中的香饽饽,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增收。而陆舍这座位于太湖之滨的纯农业村也在农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受益颇丰。记者了解到,受所处区域影响,以往陆舍村一方面捧着生态资源的“金饭碗”,一方面却过着集体经济发展受限的“紧日子”。陆舍村党委书记吴国良说,近年来,陆舍转变发展思路,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美丽乡村、田园风光、百亩银杏、千亩稻田,将生态资源转换为生态红利,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入驻,落户了“香乡恬田”农旅综合体等人气项目,为湖滨小村带来持续客流,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