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 >
用“活”的数据破解交通拥堵 杭州首个试点就在丁兰街道
2022-07-14 09:35:19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在前期大数据摸底、网络问卷调查和现场意见建议征集的基础上,日前,一场公共交通服务优化民主恳谈会在丁兰街道召开。

目标很明确,要改善丁桥片区的出行环境,打造公共交通转型发展和区域交通治理的样板。要实现目标,一是依靠基层群众力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二是通过智慧公交建设,让大数据发挥大价值。

10年前,杭州私家车保有量约110万辆,现已达到320万辆。今年,市交通运输局着力推进城市大脑交通板块迭代升级,启动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用“活”的数据来破解交通拥堵、提升交通服务质量,甚至助力城市开发建设,首个试点就在丁桥。

发展智慧交通,这是交通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公共交通好不好 老百姓说了算

丁兰街道东林桥社区党总支书记胡佳译,是一名80后,土生土长的丁桥人。

“我读高中时公交车只有345路,高峰时半小时一趟,平常1小时一趟,如果错过了,只能步行或骑车到笕桥换乘305路。”她说,后来开通了335路、再后来有了99路,现在已有20多条公交线,地铁3号线也开通了,“通行条件改善了很多,但线路和站点还需优化。”

家住长睦苑社区的虞卫兵,2010年从老城区搬到丁桥,“我们老年人不会开车,平时出门基本靠公共交通,希望能够围绕丁桥的4座地铁站点,提供更好的公交接驳配套。”

“小区老年人多,经常要去医院看病配药。从我家望出去就能看到市中医院丁桥院区,却没有直达班线,尤其是大热天或下雨天,很不方便。”华睦社区居民金平说。

建塘嘉苑和翡丽湾等小区至丁信小学真园校区不方便、丁兰文体中心周边公交配套不方便、“丁桥小蓝巴”宣传力度不够、地铁站出入口自行车和电动车乱停放……群众的意见建议主要涉及七方面,包括公交线路规划、公交站点设置、公交发车密度、地铁运营等。

“如何把公共资源组织好,是我们的责任。”恳谈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郑翰献要求,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坚持“四公”(公众、公开、公示、公告)原则,坚持“清单化”闭环管理,坚持数据复盘和公众互动,切实将民生需求转化为服务成效。

破解拥堵难题 智慧公交在丁桥试点

市交通运输部门围绕地铁站点,把丁桥片区划分为4个交通生活单元。

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综合运输研究部主任吴海卫说,他们选择丁桥地区作为数字赋能交通治理试点,通过城市大脑,对丁桥各项数据做了摸底分析:市民出行距离长且主要集中在西南方向,67.9%的市民单程出行距离超过10公里,29.1%的市民单程出行时耗超过1小时,地铁出行需多次衔接换乘,地面公交平均时速仅11.5公里。

由于地铁运行服务相对固定,主要需要综合提升地铁站周边的交通环境,地面公交的智慧化服务提升是试点工作的重点。

首先是线网匹配,以前是简单的“人找线”模式,路线和站点设置好,乘客被动来乘坐,现在要转变为“线找人”模式,根据居民出行的大数据分析来主动设置线路和站点。

交通生活单元内部出行要“按人布线”,围绕人口、岗位分布及生活需求,开行和优化地铁接驳线、开通社区穿梭巴士,实现社区生活一站式公交服务;单元对外出行要“按需开线”,对于长距离出行主动匹配通勤快线、定制线,比如加开丁桥至钱江新城定制公交专线、开通预约公交等;单元内部的强吸引点要“按点进线”,例如到市中医院丁桥院区的人较多,那就直接把公交线路开进医院。

其次是运营组织,过去是“人工式”手工调度,现在基于大数据,转变为“大脑式”智能调度。班次调度要“一线一策”,根据各线路历史客流时段分布、道路通行规律,进行自动化排班,线路运行稳定后即可公示线路班次;运力组织要“多线联动”,多条线路实行车辆共享,提升公交车辆使用效率,保障在不增加车辆的前提下,增加服务班次;班次信息要“透明精准”,比如地铁华鹤街站试点接驳线“地铁一到、公交即发”,尽可能减少乘客换乘和等候时间。

“争取到今年底,实现丁桥区域的公共交通客运量提升30%,机动化出行公交分担率提升至60%以上。”吴海卫说。

郑翰献表示,要在丁桥地区试点的基础上及时复盘和总结经验,不断优化交通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归集、监测、分析和评价能力,逐步在九堡、转塘、三墩北等类似区域推广,形成全市“东南西北”联动格局。

城市交通大脑2.0 已初步构建7大指标体系

看似在建“智慧公交”,实则在下一盘大棋。

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是交通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建设,打造一批实战管用、群众爱用、基层受用的特色应用”“健全智慧交通体系”。

道路安全畅通、出行便捷舒适、运输衔接高效,是杭州智慧交通的核心任务。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135+N”:“1”是以“仓、图、脑”为核心的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是智慧交通的基础和核心中枢;“3”是“浙政钉”“浙里办”及社会出行服务APP三端输出;“5”是以业务为牵引,重点建设智慧公交、智慧交管、智慧停车、智慧交通安全、智慧综合运输5个多跨融合智慧交通场景;“N”是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围绕各自领域的业务主线,建设N个部门数字交通应用。

目标计划分两阶段实现——

2025年,主要聚焦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重点通过智慧交通大数据中心、智慧公交、智慧交管建设,实现公交分担率提升和动态交通精准管控,机动化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60%。

2030年,深度建成交通大数据中心,全面构建智慧化引领的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

除了积极推进试点,围绕智慧交通建设目标,目前市交通部门已归集地铁、公交、出租、网约等相关数据10.25亿条,涉及数据项645个,“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数据整理、融合和挖掘工作,深化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在智慧交通的应用。”吴海卫介绍。

同时,杭州目前已初步构建涵盖路网运行、公共交通、区域交通、低碳交通、城市停车、综合客运、物流运输7个方面的城市交通大脑指标体系。近期聚焦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细化区域出行、路网运行、公共交通3个方面的指标,为交通拥堵治理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记者 余敏 通讯员 范杨)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