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连锁酒店行业,中端市场一度被视为最具成长性的区间。但随着品牌加速下沉、门店数激增,一个新的行业问题开始显现——“密度悖论”。所谓“密度悖论”,指品牌若密度不足,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若密度过高,又会引发同品牌门店的客源分流,影响单店收益。尤其在核心商圈,当酒店数量密集到一定阈值后,新店的经营效率反而下降,投资回报周期被拉长。如何以更高效率实现市场布局,成为中端酒店品牌的新命题。
位于上海人民广场的亚朵旗下某酒店近日成绩喜人,挂牌价670元、入住率超过九成。这家酒店位于核心地段地铁口,周边环绕商务区与地标商圈。令人意外的是,它并非中高端定位,而是亚朵旗下的中端品牌——“轻居酒店”。
截至2025年二季度,亚朵轻居在营酒店数量179家。虽然体量不大,但近几个季度开业速度持续提升,成为亚朵体系内增长最稳健的品牌之一。
从布局策略来看,轻居在加盟标准中明确要求项目选址需位于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或二线及以下城市的核心商圈。这一“高密区精准布点”策略,在北京、上海等地的门店表现中得到了验证。
一位投资人透露,人民广场这家轻居酒店单房投资额约10万元(不含设备与租赁),RevPAR可达约600元,按测算投资回报周期约为3年——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一数据颇具吸引力。
2024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与消费信心影响,酒店投资趋于理性。高端品牌的投资加盟门槛高、回收周期长,而经济型酒店又难以承载升级消费的需求。中端酒店成为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人群的“汇合带”。
从消费者端看,多项权威数据表明,居民出行意愿增强,但花费预算趋于保守——“既要体验感,又要性价比”成为主流选择。轻居酒店的平均房价区间集中在300—450元之间,既符合差旅人群的报销额度,也满足新一代旅客对“舒适、品质、性价比”的平衡诉求。这种中端定价带来的“心理安全感”,恰好契合当前的消费心态。
从投资端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下降,酒店租金水平仅为2019年的约七成。一二线城市正处在老旧物业焕新周期中,存量资产改造窗口开启。在此背景下,轻居酒店的加盟模型被认为更具抗周期性与现金流稳定性,成为不少加盟商在中端市场寻求稳健增长的优先选项。
对于亚朵集团而言,轻居的意义不止于品牌延伸。过去两年,轻居酒店已成为亚朵旗下主力品牌中开店增速最快的产品线之一。根据集团高层在业绩沟通会中的表述,轻居正在获得集团核心资源倾斜,被视作下一个千店级品牌的潜力增长点。
可以将这种策略理解为一种“战略后手”思维:亚朵并未急于在高密度市场硬碰头,而是以中端产品切入尚未饱和的价值洼地,通过更理性的投资模型和更可控的管理体系,形成长期增长曲线。这种打法有点类似于互联网巨头的“后发制人”策略——不抢占起跑线,而是在成熟阶段以更精准的产品模型切入。
在中端酒店竞争趋于白热化的当下,轻居的增长路径提供了一个行业样本:它没有以“快”为目标,而是以更高的单位效率与选址精准度构筑护城河。当密度成为新的行业难题,“轻”或许正在成为新的增长逻辑。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信息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