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滚动 >
书简-《潘鸿海油画作品选集》
2023-08-14 13:58:27   来源:今日热点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书简 —— 《潘鸿海油画作品选集》

宋行标

《潘鸿海油画作品选集》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7年出版

《潘鸿海油画作品选集》于2007年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油画家潘鸿海先生的油画作品357幅,以及由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先生、浙江省美术评论家协会秘书长范达明先生撰写的评论文章,并由潘鸿海先生亲自撰写后记。本书是收录作品数量最多、题材范围最广的一本潘鸿海油画集,展现了潘鸿海先生高超的油画技艺与审美理念,从整体上呈现出当代江南写实油画的创作水准与艺术成就。

潘鸿海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浪漫写实艺术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从灵魂深处对画画有着真挚热爱的艺术家,担任过《富春江画报》的编辑、担任过浙江画院的院长、担任过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担任过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潘鸿海先生为人真诚豪爽,喜欢交友喝酒畅谈天下,为画院、美协、油画学会尽己所能出力办事,去基层下乡采风,在80年代末期赴美讲学,在法国、日本、新加坡、台湾、香港举办多次画展,行走天下。但他最深深眷恋着的,依旧是故乡江南的水土,在他的笔下,油画与江南以一种浪漫唯美的方式完美结合,严谨、细腻的写实手法,轻快素雅的色彩调子,柔和抒情的艺术语言,被誉为“水乡的守望者”。今年1月3日,尊敬的潘院长离开了我们,如今轻轻翻开这本画集,不禁睹物思人,心头泛起深深思念。

在2004年,我曾编辑出版了潘鸿海先生的水墨作品集——《水墨江南潘鸿海》,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收录潘院长水墨作品90幅。潘鸿海先生除了油画创作,在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领域也有非凡的成就,他汲取了现代江南文化中最令人神往的恬静优雅,提炼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衍化成赏心悦目与乐在其中的情感流露,无论是穿梭莲叶的水中游鱼,还是琴棋书画的文雅少女,都摇曳着江南的情缘,飘荡着水乡的神韵,这是潘鸿海先生绘画永恒的主题。

《水墨江南潘鸿海》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4年

潘鸿海国画作品:《飞花走红满地春》

潘鸿海国画作品:《莲年有鱼》

江南是一份情,情中的江南是朝思暮盼的缕缕牵挂;水乡是一个梦,梦内的水乡是微风轻拂的摇曳飞花。早春三月,绿树新芽,白墙乌瓦,流水人家。关不住的是那满园春色,一泓碧水;追不回的是那南归大雁,上古繁华。闲看庭前花落花开,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远去的流水将青丝染成白发,蜿蜒流淌着的却是那数也数不尽的青春年华。

本书收录作品:《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

江南水乡与潘鸿海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有着梦牵魂绕的情愫。江南的小桥流水、桃红柳绿、黑瓦粉墙、深巷苔痕、帆影渔歌、长箫短笛、高门古井,无一不深深地感动着潘鸿海。于是,从他立志以画笔表达对江南水乡深深的赤诚情怀之日起,他就一次次地奔走于沪苏浙的江南水乡之间,苦苦寻觅江南水乡那份美的底蕴,寻觅心灵深处对江南水乡最真切的感悟,寻觅能够超越前人的最佳表现方式。或许,正是因为潘鸿海的这份执著感动了江南,江南的艺术之门为他打开了全新的角度。

本书收录作品:《水乡之晨》

驻足江南的土地,仰望水乡的天空,风烟俱净,澄澈得如一汪清水。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江南雨巷的幽深,江南文杰的灵韵。小桥、河水、人家,流溢在笔墨江南里,看不明虚实,分不清究竟;水性的流淌中,滋润了画家的心胸。江南的美,是朦胧和古朴的,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煮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繁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默然阅读千年江南的历史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江南,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竞相赞美、讴歌、描绘、表现的永恒主题。江南的每一条河流湖泊上,都流淌着诗人多愁善感的吟唱;江南的每一抹春岚秋峦中,都蕴涵着画家无可自拔的悲喜。人们对江南太喜爱了,人们对江南太熟悉了,人们对艺术作品中的江南也太挑剔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以江南作为表现对象,着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选择了江南,就必须展示出一个不同于以往所有文人墨客笔下的全新的江南,就必须找到并营造出一个只属于艺术家个人的精神家园。潘鸿海做到了,并且成功了。

本书收录作品:《岁月如歌》(三联画)

在密如繁星的江南主题作品中,潘鸿海成功地找到了表现江南的最佳突破口,找到了属于他的江南。在那粉墙青瓦、木舟石桥、村姑小囡、树影波光之中,他把江南的婉约之美、阴柔之美、清纯之美、灵秀之美、温情之美、宁静之美、超凡之美、湿润之美、朦胧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推向了极致。只要一听到乌篷船桨的激荡,只要一听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歌谣,只要一看到蓝印花布红肚兜,只要一看到石桥的倒影和河水中悠然戏水的水鸭白鹅,就会知道这是潘鸿海的油画,就会感受到潘鸿海的江南。

有些人生来就注定是属于江南的,例如潘鸿海。但与其说是潘鸿海选择了江南,到不如说是江南选择了潘鸿海,江南以她无与伦比的风情迷住了潘鸿海,感动了潘鸿海。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江南的山水养育了他,也是江南的山水使他获得了独特而成熟的艺术表现。在那些幽雅、灵动的画面里,他尽情抒写那份永远无法说出的故乡情;在色彩跃动、人气弥漫、光线散布的画面中,他尽情显露自己的绘画才能。数十年的努力探索,他以成熟的江南水乡画家的姿态稳稳占据着画坛的一席之地,这对潘鸿海是再合适不过了。现在“潘鸿海”这个名字几乎就代表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

本书收录作品:《美丽洲》

在摆脱了种种创作禁锢的今天,真诚地作画,是潘鸿海生命中最大的乐趣。改革开放,给他带来的是艺术上的自然追求与真情流露。在芝加哥美国艺术学院讲学时,曾有位艺术评论家指出他的画面带有的插图性还有些明显。是的,做了20年的美术编辑,画了如此多的插图、连环画、宣传画,难道在这些创作中会不留下痕迹与影响?潘鸿海在思索,假如这里包含有艺术生命的痕迹,是简单地摆脱,还是在融会贯通中求变?但是他明白,作为一个职业画家,天命就是画画,而画画是个体生命独特的表达,他必须踏着自己的足迹,他自己的路。

很多人在追求着世界流行时尚艺术的潮流,也有很多人在异国他乡或为谋生,或为满足他人的猎奇心理而画着江南水乡、民族风情,但是潘鸿海永远依偎在他热爱的江南身旁。他就是在这样一条路上,默默的走着,画着一批批以江南水乡为母题的油画创作。作为一个本土的艺术家,这是自然的,更是真诚的。

本书收录作品:《外婆桥》

在五彩缤纷的艺术花园里,作为一个画家,潘鸿海认定一个目标,一条道路,走下去。他借助江南水乡这个题材为母体,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的画,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的画册,他在努力地寻找,摆准自己的艺术坐标,使自己的作品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走向完善、完美,使作品能够与美丽富饶的江南、柔媚多情的水乡融为一体,自然、真诚地在这个领域耕耘,创作出更多更新符合本民族审美情感的油画艺术作品。本土的油画艺术,这即是潘鸿海寻找的方向。

潘鸿海的作品在美国展出时,有人评价他的作品中有法国写实主义风景大师柯罗的影子,他默认。他自己也说:“我喜欢风俗画,尤其喜欢维米尔、米勒、莱勃尔等大师的画。在他们的画面上,看到的是对生活的热爱,从生活的平凡事物中发现了美,表现形式朴实无华,取材从小见大。画面上没有导演的痕迹,没有过多的人为雕琢。他们的本领在于发现。”不难看到,这也正是潘鸿海努力的方向。

本书收录作品:《江南五月花》

潘鸿海长期深入生活,深入自然,终于探索出一条用外来的油画形式表现中国江南风光的方法,这是属于他自己的方式,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善于捕捉江南水乡的神韵、诗意,这与他对江南的了解是密不可分的。而对于这种诗意神韵的表现是个人化的,这得益于他个人化的色彩和表现方式。他的色彩清鲜雅致,变化细腻,柔和透明,使画面呈现出闪烁流动的效果,只要你看过水乡,你就会知道这是最适合水乡的色彩。潘鸿海的画是那样的细腻和委婉,有着江南人的含蓄和柔情,他的每一个画面仿佛都在讲述一个和自己有关的动人故事。他笔下的女子或淳朴善良,或聪颖剔透,他笔下的风光是一片远离喧嚣的土地,是令人向往的天堂。

本书收录作品:《倩影》

江南的水,清冽俊秀;水乡的女子,轻灵飘逸。那一缕缕婉约风情,在江南的风中悄然弥漫,袅娜出小桥流水般的清雅韵致。从江南走出的女子,是水做的精灵,有着水般的柔软和清丽。细腻的皮肤,轻灵的腰肢,一份睡莲般的美丽,舒展在纤细温婉中。一颦一笑,一嗔一怒,无不流动着江南女儿家的万般风韵。江南女子轻柔的吴侬软语,不是矫柔造作,更不是无病呻吟。那一点娇,一点作,一点小性子里有着小鸟依人的可爱,柔肠百转的风情。那浅笑轻颦,含羞藏娇,软语呢喃,欲说还休的娇媚中,流淌着温柔的缠绵。

潘鸿海画笔下的江南女子,仿佛从李清照的词中走出,婉约典雅而娇媚多情。在夜色中仰望长空,听月儿行走的声音;在春日的郊野,捧起泥土和野花的芬芳,为春伤怀,为情落泪。然而她又是迷蒙含蓄的,脉脉情怀,绵绵思绪,都藏在心底,就仿似河中的水草,尽管激情洋溢,摇曳多姿,而水面却不见波澜。

本书收录作品:《红肚兜》系列

静静地躺在柴草边,仰望《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将思绪放逐。为着一棵花草劳神,何时会绽放;为着藤萝的弯曲来回无措,怀疑是否会悬在那片老墙头轮回倒转;为着一口古井曼妙的舞姿,徐徐又渐渐,好似仙女的背影在雾里纠缠。江南的午后,明媚映衬着姑娘蓝色的衣衫,青鸟频频回头,携来云外的书信,嫣红了一池的睡莲。昆虫低吟浅唱,柳丝荡漾圆纹,忘了时空的迁移,都来含情脉脉地追忆着幸福的童年,情不自禁,却心思涟涟。

本书收录作品:《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风起院落,水榭亭台,红颜珠泪盈盈,水袖轻拂琴弦,一曲千古清韵在如雪的玉手下流泻,柔肠百转。《古仪沉香》内的女子,怀捧书文,手持折扇,思绪仿佛随着时光的倒流,置身于千年前那段缠绵悱恻的化蝶之恋。秉烛夜书、谈笑风生间十八相送,依依恋恋。江南女子就仿佛是手中那一脉可卷可拢的的书页,卷拢时,藏着一颗敏感却温柔的心,在那小轩窗下绣着淡淡的一页绢,看着春事伤怀,望着独影悲怆;但经那股秀气的风吹,一一舒展,像是春草芜芜地开,清香淡雅,从容不迫,随着那青苔爬满的古巷,遥遥而来。

本书收录作品:《古仪沉香》系列

跟随着潘鸿海先生的画笔,缓缓地走着,走过那江南的女子,走进青石板铺成的路上,将目光向远方延伸。千百年来,多少急促或悠闲的脚步踏过,早已被打磨得光亮。微微觉得累了,便坐在河边的石板上休息,看着河边的妇人捶打着衣衫,相互谈笑;身旁有几位老人正在下棋;河面上有几个光着身子的孩子,正在互相拍水嬉笑,这些景致更为江南的静美平添了几分味道。

恰值黄梅季节,薄薄的云在头上漫不经心地掠过。《水乡霞光》中,微微有些许阳光弯弯斜斜地从窄窄的屋檐间照进来,潮湿,但并不沉闷。小雨悠然飘洒,走在水乡弯弯曲曲的小巷,默赏迤俪穿梭的流水,似乎有一种穿越时光的爱怜。江南水乡的雨,明媚而温和,分明是可以滋润到人心田里去的。远处竹笛声韵婉转,如此的缠绵,在夜色里滑过青绿的水塘,穿过疏密的林稍,漂流那思念心房。笛韵声声里,悄然细雨自天幕垂来,丝丝的,绵绵的,随着清风扭动着轻盈的身姿,在夜色里竟然袅娜明晰起来。

本书收录作品:《水乡霞光》

似乎有些沉重,似乎又透露着安详,穿过古朴的老街,爬上那个布满了班驳青石板的坡。坡上的民居,白砖黑瓦,高墙深院。绿荫的暗影扩散,遮住了远方的风景,河水静谧而深沉,浮过这世界的倒影,泛起氤氲。

水乡是柔的,桥却有点傲。《河埠边的桥》中那青石的拱桥,高高的,越了人家的屋檐,跨了曲河,连了方土,风雨中默然独立,承受着千百年的孤独。拾级登桥,凭栏远眺,一河春水,两岸民舍,乌篷船泊处,新柳依依,水烟蒙蒙。随路迂回,高低相间,错落有致。小巷漫游,常常峰回路转,要人还怨山重水复,又叹柳暗花明。顺了小街,不经意间离了河道,走进一条狭长的街巷。没有灯亮,巷里人家关门闭户,长长的幽静,听得见细雨飘落青石路板的声音。巷的尽头,光影渐现,忽有走廊回转,廊中暗暗的屋檐,檐下有水塘,浮光掠影,幽深莫测。塘角的柔光里,一座驼背的桥高高地弯出好看的弧,桥下淌着的,应该是方才离开的河。没有人,很静。不由翩翩浮想,这水塘里,那长巷中,定是藏了不为人知的故事。

本书收录作品:左上:《金秋》左下:《鱼塘》

右上:《无人的小径》右下:《河埠边的桥》

矮矮的乌篷船似跳动音符一般随波飘荡,缓缓而泻的小河碧绿得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扑面而来的是若有若无的水气,氤氲不去。长长地竹篙点在静谧的水面上,激起层层美丽的涟漪,轻飘飘地漾着几分诗意。青苔覆盖着的石阶上,偶尔有几个濯衣的少妇,或是几个安详和蔼的老者,絮叨着当年淡淡的忧伤的往事,衬托着一种平和的气氛,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或是走过几座有着雕花扶手的小石桥,来到幽深的小巷。曲曲折折的小巷,藏着些许曲曲折折的故事,闲坐在门口的老妇,说着一口吴侬软语,头上是有限的天空,在这里呆得久了,真让人怀疑时间的存在。

本书收录作品:《画瓶的少女》系列

古老的江南是一条船,春水如天,以手为浆,在黄花中安然过渡。江南的青石板巷,水乡的白墙黑瓦,处处皆是马致远笔下的“小桥流水人家”。仍是这样的青石板,这样的旧屋窄巷,这样的静水无波。平凡的日子在这里演义出悠悠的况味。雨飘落在青石板路上亮亮的水迹,走在那光滑如镜的青石板路,听着自己脚步的跶跶之声敲击着路面,看着那雨中缀满水珠的草叶,还有那在微雨中摇曳的依依杨柳,空气里略带一点霉味的潮湿,那熟悉又陌生的亲近、那久远而又切近的感动与温柔又回到了心中,心里不由得升腾起一腔缱绻柔情,沉迷在一幅幅动态的江南油画中流连忘返。

本书收录作品:《闺秀》系列

实江南本身就是一幅画,朴实而恬静。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与水乡风韵融为一体。坐在乌篷船上,任清凉的河水从指间流淌,清凉入心。盈盈清水,悠悠木船。宅屋临水而建,水木相连。漫步于江南水乡,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阳光在肌肤上静然流淌,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这是自然赐予我们美的画卷。最初选择以江南水乡为创作题材时,潘鸿海也无法预料这终将给他带来些什么。他只是抱着对故乡的眷恋,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诚挚之情走上了这条率真的绘画之路。潘鸿海是勤勉而努力的,他每年都会去江南水乡捕捉那最动人的生活。在那里画家找到了最为质朴的生活和最为真实的自然,那些极为平常的东西,无论是寻常巷陌还是老屋绿树,在潘鸿海的笔下,都是一片最美的风景。因为他们真实、亲切、生机昂然,因为它们注入了潘鸿海先生的心血与情感。

本书收录作品:《紫气东来》

江南是现实的,那一方婉约土地中的一水一草一木皆触手可及;但江南亦是梦幻的。江南的梦,在于人们脱离了她自由回忆的时候,所有的记忆空白,都由自己的美好想象填充。于是,江南在梦中变得真实,江南在潘鸿海的画中变得真实,实实在在成了一个人的江南,专属于潘鸿海一个人的江南。

本书收录了潘鸿海先生的油画作品357幅,是已出版的潘鸿海先生画集中收录作品最多的一本,同时还收录了多篇评论文章与画家自述,以及两篇绘画技法的讲解,由潘院长亲自撰写图文分析。本书不仅是潘鸿海先生油画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还从整体上反映出当代江南油画的创作水准与艺术成就,是研究中国现代浪漫写实主义油画极佳的参考范本。

附:潘鸿海《捕鱼者说》——画者记发

捕鱼者说

——画者记发

据说钓鱼人的乐趣,不在乎将钓到的鱼烹煮得如何鲜美,而是在于品尝垂钓的过程。

我不会钓鱼,自然没有这个体会,只是从小喜欢画画,似乎倒也有类似的感受。几十年来画笔没有停过,一不小心就画了这么一批画。这些画,有些是即兴之作;有些是反复酝酿、慎之又慎的精心之作;有些是奉命而制的;也有些是应酬之作;更有些是为了打发时间,玩玩而画的习作。对于画画乐此不疲,其乐融融。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画的本身,而是制作这些画的过程。这半辈子,真是过了一把瘾。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一直围绕着江南水乡画着。画多了,圈内圈外都认同我是画这类题材的专业户,我也认了,因为我有着对自己故乡剪不断的情结。画自己熟悉的题材,会带有一种发自内心世界的真诚情感。真诚地画画是我作画的准绳。中国优秀的画家这么多,可写可绘的人物风情又这么丰富,而我就喜欢画我的水乡梦,编织心中的水乡情怀,画出一些画,唱出一曲小调,为这艺术的大花园里增添一缕芳香。

宋行标先生是个有心人,文化底蕴深厚,更重要的是他也喜欢我的画。据他说,在少年时代就知道我这个人,大概人的交往需要缘分吧。今天他在繁忙的业务之外,以自己的审视,看我的画,写了论著,并编著了这本画册,收进了不少连我自己都遗忘了的油画作品,这是令我十分感激的。

除外,许江、任道斌、范达明等先生为我写的文字也收录其中,这些文宇无疑是对我艺术上的提升。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大家都知道捕鱼,应该将捕到的鱼装进身边的箩筐里。这本画册就是 箩筐,至于大鱼小鱼,质种优劣,也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各由评说了。

写于2007年丹桂飘香之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