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报驻昆山记者 占长孙
(相关资料图)
“清明螺,赛过鹅”。清明前后,螺蛳正肥嫩,讲究“不时不食”的苏州,有清明吃螺蛳的习俗。酱爆螺蛳是最常见的吃法,但如果将螺蛳肉做成馄饨呢?
近日,随着“播报官”短视频《难得一见的螺蛳馄饨,我们在昆山锦溪找到了》在苏报融媒多平台推出,“播报官”陆稀珺带着“苏报美食探店”主播,一起推介的这道独特锦溪美食,让不少苏州本地“老饕”食指大动,更让网友惊呼“原来螺蛳还能这么吃”!
锦溪镇镇域面积近一半为水面,滋养丰富而又鲜美的水产品。“在江南的春天,清明前的螺蛳有着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陆稀珺对螺蛳有着特别的喜爱,尤其是“桃香斋”的螺蛳馄饨,多年来从未吃腻。
与一般的网红美食店不同,“桃香斋”是“酒香遇上巷子深”。
拐过一间间民居,苏报美食探店主播晓晓忍不住疑惑:“是往这走吗,看着不像有吃的呀?”陆稀珺神秘一笑:“这家店就藏在这个小巷子里。”镜头扫过去,抬眼看到一个不起眼的馄饨店,进门一块店招上写着的“百年传承”四个大字顿时勾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这是一家夫妻档小店,螺蛳馄饨就出自71岁的店主苏小荣之手。他已经是第四代守店人了。每三四斤螺蛳才能挑出半斤螺肉,我相信你在其他地方应该吃不到。”视频中,陆稀珺落落大方,开启了“代言模式”。作为店里的常客,陆稀珺对这碗螺蛳馄饨的来历如数家珍。从母亲那接手这家小店后,苏小荣就想着开发几款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产品,为老店添新意,由此想到了苏州人都爱“嗦”的螺蛳。
在苏州,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饪叫做“挑青”。看着苏小荣“挑青”后还要剁碎,陆稀珺体现出一个常客的“自觉”,默契地配合老板向网友解释,起初尝试着将每颗螺蛳肉完整地包进馄饨里,但发现煮熟后肉感变老失鲜,几经尝试后,最终确定了将螺蛳肉切碎拌猪肉的方案。
为了确保这碗螺蛳馄饨的自然鲜美,苏小荣坚持纯手工制作方式,而且不惜成本,利用黄鳝骨、鸡骨、猪肉骨、鱼肉、鹅肉等多种原料,精心熬制成高汤来增香提味。
几碗鲜美的螺蛳馄饨上桌,“播报官”一边砸巴着嘴认真品尝,一边“花式”点赞。“我看到螺肉了,螺肉已经剁碎了,感觉蛮劲道的。”“店家用的是小馄饨的皮,却是大馄饨的包法,所以它里面的馅料特别的足。”“真的好吃,吃过很多小馄饨,但是我想应该永远忘不了这个味道。”……
这条“播报官”短视频在清明节当天播出后,“桃香斋”馄饨店声名渐起。苏小荣预留一天供应量的螺蛳馄饨被许多慕名而来的食客在1个多小时里一抢而空。
“这么小的巷子里藏着这样的味道,我觉得有点委屈了,应该开一家很大的店铺。”面对“播报官”的建议,苏小荣笑着说,店一大,很多环节容易疏于管理,会自砸招牌。“只要实实在在,不管开在哪个巷子,都会有人来。否则,店再大,也传不下去。”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