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滚动 >
沙漠无水植树
2022-08-01 13:17:41   来源:壹点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他生活在无沙漠地区,却怀有一个不屈不挠的治沙梦;他的家在山西阳泉,却把人生的大半时光挥洒在广袤的西北荒漠;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自主发明出一种颠覆传统认知的治沙技术,令业界刮目;如今,他和他的发明走出国门,在卡塔尔受到欢迎。他就是沙漠无水植树技术发明人——田新明

沙漠,被称为“不可治愈的地球癌症”,绿化沙漠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但沙漠治理也是世界级的难题。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的腾格里沙漠是中国第四大沙漠。在这个终年降水稀少、盛行西南风的不毛之地植树造林,难度可想而知。对于常年在这里生活的人来说,无水植树无异是痴人说梦,就连许多治沙界的专业人士也对此持有怀疑态度。可是田新明硬是用近三十年时间的探索,在沙漠上实现了无水植树。

向沙漠要水分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一条公路的南侧,有一片约5平方公里的沙漠林地。像这样的沙漠绿洲,田新明在西北6个省(自治区)开辟了11个,已在腾格尔沙漠、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漠等地成功种植,效果良好。2019年开始在中东国家卡塔尔建立无水植树实验基地。

“沙漠由于降雨量极少,蒸发量大,栽的树苗很难成活,该项技术利用沙漠温差大,用特制的塑料袋把冷凝水集结起来为树苗提供水分,保证树苗成活率,这样即可以减少人工浇水,减低成本,又杜绝了破坏地下水的缺陷。”

试验田中,两两成一组、有规则地排列着满满的白色塑料袋,袋子里装着沙子。每两个塑料袋的缝隙中间都有一株正在成长的树木,其中既有几棵高达3米、地径16厘米、生长了5年的国槐,也有不少刚刚吐绿、仅几厘米高的哈密瓜苗。田新明说,这个试验田已经试栽过12个树种。

走近细看,树苗的嫩叶在微风中轻轻颤动,虽然稀疏,却生机盎然。很多塑料袋的内 壁挂着 水珠;从袋子下抓一把沙子出来,潮 潮 的,手掌能被水沾湿。

植物长势良好

“真是神奇,这真的是没浇过水吗?”

“没有。这就是沙漠的地下水分,我只是做到不让它蒸发流失。”田新明坚定地回答,“其实,这原理简单得很,人人都懂。”他接着描述起来:两个塑料袋分 别装入一定量的沙子,封口后平行挤放在树干两侧;白天温度高,塑料袋遇热膨胀互相挤紧,保护树根部水分不被蒸发;气温降低,塑料袋遇冷收缩, 袋间缝隙 变大且形成坡度,使空气中的冷凝水下渗,保持沙地湿度。

“这么多塑料袋,会不会给沙漠留下白色污染?”

“不会。这种塑料袋就是我申请的国家专利的核心部分,耐高温、抗风沙,透气性好还能吸水,不会破裂也不能降解,9年后收集起来重新涂塑,还能再使用。”

靠执著解难题

田新明这个来自无沙漠地区的人,是怎么与沙漠结缘的?

因父母早逝,家境贫困,1991年田新明刚满17岁,就独自外出打工。在内蒙古包头,他跟着一支 造林队 在沙漠中植树,挣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这让田新明燃起了生活的希望,也让他看到一个残酷的现实:头年种下的树浇足了水,来年能活下来的微乎其微,还得在原地继续种。

这激起田新明的好胜心:“我要是能想办法把成活率提高,不就能挣更多钱!”

他开始一边跟着各个造林队到处打工,一边独自尝试各种让树成活的办法。他像只候鸟,每年一到植树季就飞奔到大西北植树、搞试验,种完树再回到盂县找营生挣钱。

后来,在盂县的生意已经很赚钱了,可田新明还是停不下来。他总是不由自主地牵挂着千里之外自己种的那些树,常常一有念想,便扔下手头营生,拔腿奔西而去。

2005年田新明在新疆植树时,一天夜里起来走出帐篷,发现沙漠中弥漫着雾气,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能找到一种办法把沙漠中的水分利用起来,不就相当于给树浇水吗?

于是他把抑制水分流失作为突破口,开始了新的试验,倔强地向未知发起挑战。而大西北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俨然一位严厉的“考官”,一年年不断地将一道道难题摆在他面前。

在塑料袋的研制和应用试验中,技术的改进几乎涉及每一个细微环节。没有任何资料、数据和先例可供参考,每一步都需要在实践中一点点摸索,然后等待大自然的各种严酷检验。几乎每前进一步,都是以年来计、以上万公里的行程来计、以数十万元的投入来计,更是以无尽的寂寞、孤独、煎熬、挫败感和危险来计。

他把挣的钱大部分投入进来,住在当地牧民最简易的平房里,吃着最简单的饭食,回家时往往只剩下汽车加油和过路的费用。十几年来,他先后更换了9辆汽车,总里程超过100万公里。

2016年5月,田新明拿到他第一个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终于可以自信地宣告,他的沙漠无水植树技术已经成熟,可以向全世界推广。

让黄沙披绿装

在沙漠里不用浇水能把树种活?对于常年在沙漠地区生活的人来说,这无异于痴人说梦,压根没人相信。连治沙界的专业人士对此也持怀疑态度。

况且,既没有受到委托也没有外界资助,一个外乡人,年年跑到沙漠里 大把大把 地“扔钱”种树,图个啥?

虽然不相信、不理解,但当地百姓对种树的人,依旧由衷地敬重:有的隔三差五到田新明的田边跟他聊天、出主意;有的默默观察、悄悄给他生活上提供方便;甚至有人拉了一车水送到田间想免费给他的树苗浇水,被他婉言谢绝。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所长、中国林科院硕士生导师徐先英在听说田新明的故事后,带着几名研究生专程从兰州赶到内蒙古巴彦淖尔,辗转找到田新明。在试验田实地察看后,徐先英最终认定田新明的治沙技术是可行的,并称赞他这种“以沙治沙”的理念难能可贵,干成了一件以往人们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田新明这项技术,一举扭转了传统沙漠植树成本高、成活率低的局面,革命性地提升了沙漠治理的效率和效果,逐渐赢得很多治沙人的认可。

他用自己的“独门秘技”,帮助3个造林队在内蒙古完成“蚂蚁森林”沙漠植树项目总计36.47平方公里,经权威机构首次现场检验,红柳成活率85%以上,梭梭成活率95%以上,均远超验收标准,全部一次性通过验收。项目委托方对此十分满意,逢人便夸。

短短几个月 让这么大一片荒漠披上“绿装”,田新明倍感自豪:只要方法对路,有效治理沙漠就不再是梦,就能让更多沙山变成 “金山银山”。

中国科技,走向世界

2017年,中国最大的治沙企业亿利集团听闻田新明的事迹后,被他的勇气和执着打动,带着试试看的态度,指定一片沙地让他做实验。3年过去了,实验很成功。如今双方已展开合作,亿利集团准备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治沙项目中运用这项技术。

2019年7月27日,在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田新明介绍着自己的发明和成果。来自“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的代表随之震惊,由于翻译人手不够,各国代表着急自己找翻译,还有的代表连比带划想了解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沙漠无水植树技术。一时间到他的展台前了解和咨询的人络绎不绝,田新明成了这次展会上的“明星”。来自卡塔尔的官方代表当机立断,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

依照协议,当年12月,田新明在卡塔尔多哈市沃克拉大区的试验田种植了200株树苗,验收时间是一年后的2020年12月,我国驻卡塔尔大使馆工作人员代为持续跟踪这些树苗的长势。而就在几个月前,多哈传来了好消息,这200株树苗长势良好,无一株死亡。

由于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田新明不能出国开工,但他并没有休息,在腾格里沙漠无水植树13000亩红柳、乌兰布和沙漠无水植树8000亩梭梭树、乌拉特前旗无水植树4000亩梭梭。

田新明在成功完成他的无水植树实验后,有一天在海南考察后,突然想到,如果在沙漠种下一棵树,以后会成为一片森林该多好!自此,田新明又有了新的更高难度的挑战,让沙漠独木成林!

从17岁到49岁,田新明用三十年的时间,终于找到了克服沙漠严酷环境的秘匙,发明了沙漠无水植树技术。破解了沙漠植树成活率低的世界性难题,大大降低了传统沙漠植树成本,提升了沙漠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十几年来,他将自己的身影深深烙在了大西北的天际里,也将自己的青春和岁月献给了沙漠和戈壁。未来,沙漠无水植树技术将进一步走出国门——世界上的沙漠那么多,都在等着田新明去播种绿色。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