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滚动 >
金沙酒业:水月人:《致放飞灵魂又羁绊亲情的“摘要”》
2022-07-19 14:51:54   来源:壹点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晾衣杆的远端垂挂一口蒸篦——这件自主发明的神器,被我举着越过一夜之间加高的小区隔离围墙,捞进高墙外朋友投喂的两瓶“摘要”。

你没猜错——因小区出了“羊”,我被封了,单独一个人。

其时:3月下旬,坐标:北京朝阳。微信上,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医师的名言正被刷屏:“请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控制的最好方式难道不是“放飞”么?酒的神力,足可托起放飞的灵魂,微醺中踹破藩篱,即刻抵达诗与远方,与宋代秦观共享“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之意境。

投喂贵州金沙酒业 “摘要”珍品版的朋友,深慰吾心。

我和“摘要”似是朋友做媒的相亲。但缘分不弃早晚,一眼存心底,一吻定终身。

眼缘在于它形如辞典,亲近它便成文雅。“书”中淌出的琼浆玉液,仿佛不只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的,还有涵养精神的功效。

啜吻一小口,用舌尖轻扰,将它滑过口腔的角角落落,酱香的层次仿若重瓣吐蕊。入口时有丝丝缕缕的焦香,稍瞬,那香如爆珠般融入醇厚老熟的酒体,连同那些经由赤水、红梁、古窖、匠艺、光阴联袂酿造的繁复酯类,缠绕成“摘要”DNA的一段段基因秘链。总有一小股调皮的香气窜至鼻窦,熏得眼睫微颤,干脆合上吧,屏蔽令人目盲的五色,味觉便能在嗅觉的助攻下,将脸部三角区的享受拱至脑门,犹如感受醍醐灌顶的香泽。贪心将所有香泽收入喉间,柔指捏脊般熨帖入胃,又似一截优雅风韵的香袖撩过颈项和胸膛。此时口吐香氛,咽泌香津,若要循香拥香,必召唤“摘要”,快到杯里来!

妥妥一枚女纸也许更该喝甜米酒、红酒、起泡酒……我喝上白酒纯属意外。数年前,小姑子南美归国送来一兜黑玛卡。怎么吃呢?泡酒吧!于是买来60度的高粱酒。爱人嘬一口药酒,嚷嚷“太凶”,直接嫌弃。好歹它是滋补品啊,总不好糟蹋吧,他不喝我喝!喝之前我特意百度了一下,发现玛卡更广为人知的功效是“壮阳”,但我寻到个链接赞它“滋阴壮阳”,哦好,那不妨让它“滋”一下吧。我谨慎地试了半两,那晚,浑身冒火的我,是躺在被子上面才得以凉快入眠的。

60度烈酒从此开发了我对酒精度数近乎极致的接纳能力。再碰四五十度的白酒,竟有了搏击大风大浪之后笑看潮起潮落的笃定,舌头不麻不僵,灵巧敏感,能细辨不同酒香的幽微曲直。我还是个老茶客,茶酒频繁切换,两者之间的相通处直觉般摆在我面前。前些天喝的一款浓香型白酒,若用茶来对应,便是馥郁袭人、霸气侧漏的肉桂,而“摘要”则像老白茶,婉转内敛、悠长耐品、护体养生。如果都对应成红茶,前者是滇红,后者是祁红。

中国人喝茶,大都纯粹喝茶,不像英国人那样必配茶点;中国人喝酒,则不大理解为什么有些俄罗斯人会随身绑个小酒壶,馋了就灌一嘴伏特加。我们是喜欢来点儿下酒菜的,不管独酌或小聚。母亲曾是知青,跟我描述过上海石库门的市井风情,有位爷叔爱在弄堂口摆副小桌椅,对着车水马龙独酌,那个年代物资有限,没啥下酒菜,他在碟子里倒一丁点儿酱油,碟边架一根洋钉,每喝一口酒,便拿洋钉往酱油里蘸蘸,搁嘴里神情陶醉地撮一撮。我记得玩古物的马未都推荐过“吃饺子四部曲”,若吃20个饺子,前5个要白嘴吃,后面依次吃加了醋的5个,又添了酱油的5个,再添了辣油的5个。同样,酒香不忍独香,和不同食材不同味道的相遇与交融,常能在富于变化中惊喜连连,我们最常说的是酒肉香,以此类推当然还有酒鱼香、酒花生香、酒枣香……

搭配“摘要”的几道下酒菜中,有我中意的酱蹄髈和烤核桃仁儿,对这两样,我不是常规的一口酒、一口菜的吃法,而是混着吃。豪放地撕一大口肉含嘴里,然后喝一口酒,就着酒将肉细细咀嚼,酒就像引子,渗入酱肉的肌理,能把它全部的鲜美吊出来,当奇香快要在口腔里爆炸时,咽喉闷声一咕噜,酒肉便全部纳入肠胃,那叫一个爽!

喝酒就着烤核桃仁儿,缘于我一个情结。我小时候,每年入冬,爸爸总要扛一大坛子杜康酒回来。舀一铜勺,勺底放点儿碾碎的焦香的烤核桃仁儿,放炉火上温热后,倒进大海碗,喊妈妈喝。妈妈喝得一脸满足,就这样一碗酒,仿佛能将她下乡插队、田间劳作、生儿育女的所有辛劳一扫而空。温热后的酒,会在寒冷的冬日里拽出一拢长长的白雾,我爱坐在白雾的下风口,巴巴望着越喝越少的杜康酒。爸妈是一伙儿的,拿我当玩具似的恣意逗趣,明明让喝了,碗凑近了却又缩回去,但每次又总会允一两口喝进我嘴里。

许是太惦念小时候的味道了,每次郑重试酒,我必备烤核桃仁儿。喝酒的人都懂的,炸花生是优秀的下酒菜,小小一粒用后槽牙磨个粉碎,就能满嘴生香,再呡一口酒,两者瞬间掺兑成类似勾芡的薄浆,黏挂在齿颊间令人久久回味。搭配“摘要”的烤核桃仁儿不仅拥有和花生一样的神功,其微苦、微涩质地经烤制转成的焦香又与“摘要”经“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转成的酱香相得益彰,这是往事的陈香,亦是佳酿的陈香,既慰乡愁又添清欢。

关于白酒的最初记忆在陈香中浮起。我幼时拥有一只魔法小酒杯,倒入液体时,杯底凸起的有机玻璃内会变出一条活灵活现的小金鱼。全家围坐吃晚饭时,这只小酒杯是放我跟前的。爸爸往杯里倒入凉白开,再用筷子蘸一蘸他小碗里的烧酒,在凉白开里涮一涮,然后发号施令:“丫头家,陪爹爹喝酒!”

喝着酒味儿的凉白开,喝着烤核桃仁儿杜康酒,慢慢长大的“丫头家”给当爹的带来了担忧,“你得知道自己的酒量,以后出去闯,顶多喝到酒量的一半才不会出洋相。”我初二那年除夕,爸爸故意灌我,我面色粉扑扑地喝了3两烧酒。因我要去闺蜜家玩儿,爸爸不敢再灌,但也不敢让我一个人去。当我和闺蜜嘻嘻哈哈时,我爸用一只眼睛和闺蜜的父母寒暄,用另一只眼睛捕捉我的异常,结论是似乎比平常兴奋些,于是擅自给我设下喝酒不过3两的戒律。

此刻,如果让爸妈知道我在结结实实喝了6两不易上头的“摘要”之后,正在微信群嗨聊,他们会是哪种表情?简直不敢想!

他们那只盯梢的眼睛,虽有扫不到的旮旯,却并无闲置,而是寻到了更多的岗哨——“为什么今天你的微信运动才67步?”“朋友圈里看到你中午做了好多菜,今天不是工作日吗?”

“怎么是一个人隔离?”……

父母盯的是子女的健康、幸福、有没有人疼。子女得刻意报喜,这是亲情的羁绊。

在相对悠闲的隔离期,我在早已看过长篇小说《人世间》的基础上,补看了电视连续剧。46集里,因误杀而面临判刑的周秉昆有一句令人无比愕然、转而痛心动容的法庭陈述:“幸亏我爹我妈不在了,要不然他们看到我现在这样,心里得多憋屈。”这是极端情境之下的大深情,是到死方休的亲情羁绊。

原本,我固守着“既看书何看剧”的偏见,且明知会引起讨厌却又忍不住嘴贱地对未及看书、直接看央视《人世间》首播的爱人剧透,“周蓉后来嫁蔡晓光啦”“楠楠和玥玥早恋了”“周秉昆后来坐牢了”……在对电视有一搭没一搭的瞥视中,我突然“石化”——怎么回事?在美国留学的楠楠已被枪击而亡,周秉昆怎么还未坐牢?小说里,明明是楠楠还活着的时候,周秉昆因误伤与自己抢儿子的骆士宾而坐牢的呀。我这才端坐于电视机前,于是领略了编剧王海鸰的妙笔:当郑娟乘坐的飞机拔地而起,机场外,孤独无支撑的周秉昆和失去整个世界的骆士宾,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的爱恨来了次以生命为代价的总清算。

擅长家庭伦理叙事的王海鸰,在《人世间》的电视剧改编中,将一幕幕不能承受之重放在亲情这座没有阈值限制的秤盘上。正如雷佳在主题曲中唱的,“世间的苦啊爱要离散雨要下,世间的甜啊走多远都记得回家”,苦因离散,甜因有家。我们之所以愿意掖起生活的补丁而明媚光鲜,皆因有在乎的人。

于是,我将隔离期间相伴“摘要”的好吃好喝,拍照;又将不得不分开隔离的我和爱人的微信互动,截屏。发给,我的家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