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滚动 >
敦煌艺术是哪个教派?如何理解敦煌壁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2023-06-29 07:55:46   来源:襄阳热线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敦煌艺术是哪个教派?

古代敦煌艺术来源于佛教。佛教东传的影响了中、日、韩等国家。从敦煌壁画中的边角处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反影十分丰富,很多作品都是对具体的佛教形象向东传播历史的记录。

千年古城敦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也是人类艺术史上最丰富多彩的地方,其中, 古印度的佛教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敦煌的影响最为深远,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佛教诞生于印度,然后沿着古代的丝绸之路东部传到了中国。

位于甘肃西部的敦煌地区已成为佛教艺术的传播基地,敦煌艺术的主题大多取自佛教故事和佛经,敦煌艺术是哪个教派,在某种程度上,敦煌艺术就是佛教。

同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也深受当地文化的影响。而敦煌艺术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世俗化,正在走向一条“从神秘的理想世界到复杂的现实世界的道路”,所以我们也可以从敦煌艺术的变化和发展中看到中佛教所经历的世俗化过程,其中, 敦煌石窟经文和石窟艺术是敦煌艺术的两大支柱,石窟主要包括莫高窟,这里保存着残若星河的壁画和彩绘雕塑。

在以莫高窟为代表的石窟, 大部分的洞窟都有像中心的佛像,两侧立有菩萨或佛弟子,周围有佛祖像、经书、飞天像等壁画。此外,有的石窟仍然供奉山水画,这构成了佛教的广阔世界。这些艺术作品的色彩和形象,照亮了佛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心变化,反映了所处时代的佛教社会哲学。

敦煌石窟艺术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彩色雕塑和壁画艺术的重要特征是融合了西域地区原始粗犷的表现风格和对佛教神圣化的诠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隋唐时期的佛教更加繁荣,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分支教派。佛教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受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世俗化进程开始加速,神秘而深邃的佛教教义和佛像在此期间逐渐成为“人”。最明显的变化是,在这个时候,佛教雕像已经从佛教人物的完整代表变成了皇帝、地方领导人的映射。

因此,佛教在逐渐传入中褪去了神秘的色彩,而在世俗化的进程中,也逐渐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如何理解敦煌壁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节奏感和乐律感的结合  (一)完美的空间组合  敦煌壁画中的上部分的比例尺度是不同的,其主要是因为不同画面在天空的不同结合而成的,这种空间的设计十分的巧妙,能够将大量的图案很好的搭配其中。例如人宫伎乐,基本上都采用了装饰图案的表现手法,无论是背景中精致的宫门,雕花围墙栏杆等物体,都与伎乐的人组成了一个十分别致的画面,并且人物宫建筑屋顶、门楣、华服等背后都含有光圈,这就让整个空间都具有较为强烈的节奏感和整体效果。  (二)反复、交替的变换  韵律的美在于抑扬顿挫的变化,其能够让这种节奏的变化变得更加的动态,所以敦煌壁画中的图案大多具十分明显的节奏变化,相对应的颜色也经过了反复和变换,这种排列交替的图案能够更好的凸显出人物的效果。  (三)动静、虚实之变化  音乐是可为人看到的感情传译。而美术它则用色彩、构图的明暗、轻重、长短、曲直、断连等变化表现出动与静的节奏韵律感。如隋代第302窟人字披中的“伐木造塔”画面的中景,远处起伏多变的山峦和烟云流动的大片空自,使得画面豁然开朗,使人有一种虚中有实,实中带虚的感觉,把山川树木的氛氯景象完美的描绘了出来。再加之把中国画特有的意境和留自手法运用其中,突出人物行动,及其人物随地势高低起伏排列,富有强烈的音乐律动,动静恰当,虚实相间。

二、壁画夸张的变形  (一)夸张变形突出男性阳刚之美  在敦煌壁画中,北朝时期的药叉形象是夸张变形特征的典型代表。他们或弹奏乐器,或挥巾起舞,或交手比武,形象特征正是横向夸张的效果,身材短壮的药叉蹲踞在狭窄的横向平面内,奋力挣扎,让人感到一种欲待喷发的力量,增强了药叉护卫佛法的力量感,大多给人一种妖怪凶悍的感觉,突出了他的阳刚之气。  (二)夸张变形展示了女性的阴柔之美  我们发现,在敦煌壁画中通过女性菩萨某此部位、动作的夸张变形去展示她的阴柔之美。最为突出的就是胸部和腹部,如北凉第272窟南北两侧的供养菩萨和南北壁上方的飞人等,都是面相圆润,体态丰满,十指修长纤细,用厚重的晕染突出乳房和腹部肚脐的独特之美。画师们不光通过人体某部分的夸张变形来展现女性美,还利用人体某次动作来表现女性美。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剧飞人形象或者电影里的菩萨形象,大多借鉴敦煌的画作而创作。  (三)夸张变形的极致发挥  画师们运用人体扭曲的造型达到画面变形的效果,产生从数量和视觉效果上凌乱夸张的做法,是对人的能力扩展的一种渴望。例如窟中的女蜗形象,她们上半身为人形,下半身则为龙蛇形象,这是将龙蛇合一的物象变成了力量和人的智慧相结合,以此创造出神的完美形象。

(四)动物特性的夸张变形  在敦煌壁画中,不仅有人物题材,还有很多动物题材。画师们在进行创作时,也一样会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比如狮子、孔雀、自马、野牛、黄羊等的造型。画黄羊时,就会夸张它那富有弹力的腿,让它给人一种飞奔的速度感;画野牛时,又会突出它残暴的野性,比如酉魏第249窟窟顶北披中的野牛,画师用粗细不等的线条寥寥几笔把野牛发怒时的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在画孔雀时,又会突出它温文尔雅的特征。  (五)图案纹样多样性  在敦煌壁画里,画师们通过发挥想象力,创造组合出的图案纹样具有象征性含义和指示性符号含义,这样的例子就有很多,如团花、宝相花、莲花卷草、葡萄石榴藤蔓和云纹、水纹、山纹和龙、凤、狮、虎等等。例如团花,它是一种旱团形的莲花图案,花形结构基木都是收合向心状,多种叶形纹样合成花瓣,若十花瓣又组成环状层层相套,也就形成了团状花饰。

三、对称中求不对称的美学手法  (一)单幅画面中两侧的差异  对称中求不对称的特征不只是整体布局,中一幅说法图中也是有差异的。如中唐第154窟《弥勒经哪种的说法图,菩萨的头光、背光图案以及两侧比丘、听法菩萨的数量有差异,但是两侧比丘,听法菩萨的形象、表情、服饰、头光色彩等都在画师的匠心巧思卜产生许多微妙变化,总而言之,画家们在创作时,从布局、造型、数量等方面都全心全力精益求精,尽力在对称中求不对称,让原来呆板的画面变得生意昂扬,富有情调。  (二)在图案中制造差异  我们知道,图案是具备对称的,在敦煌壁画中我们发现画师们在表现对称时,也竭力打破这种对称制造差异。如隋代第292窟人字披顶酉披龛下的双狮忍冬图案,画面中双狮相同蹲坐于莲花摩尼宝珠的两侧,衔忍冬草叶。两只狮子大致上看形象基木一样,具有对称性,但仔细观察就会看出,两只狮子衔的忍冬主叶的色彩搭配完全相反。

莫高窟中的敦煌壁画为人们展现出了一个极乐世界的形象,其具有很强烈的装饰风格,并且具有亲切、自然以及理想主义色彩的元素,从艺术的传承方面而言,敦煌的艺术史千百年来壁画艺术的演变,其不仅充分的展现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更对每一个朝代的风格进行展示,本文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的美学特征进行分析,能够很好的掌握敦煌艺术的内涵,这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方向,同时敦煌壁画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遗迹民族精神的良好展现,对敦煌壁画进行研究,也能够对我国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精神进行很好的研究。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