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数字经济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金融产业,很多领先机构以数字化转型为纲领进行了大量开拓性探索。
数字化改变了什么?从最早的业务经营电子化,到渠道的线上化,再到客户交互的实时化。数字化已经深度改变了传统银行的业务流程、发展模式和客户服务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过去所熟知的关于银行与客户的概念,都在数字化的洗礼下换上了全新的妆容。
重新认识银行
数字化让银行变得“不像是银行”了,那些矗立在大街小巷的物理网点已经不是银行的“全部形象”了,除此之外,线上还有一个“银行”,“云中”还有一个银行,地上、线上和云中“三个”银行在数字化的串联下同生共长。
重新认识客户
与此同时,数字化也让客户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形成了接触型客户和数字型客户两类客户并存的格局。客户无处不在,但又不常见面;客户的需求个性化十足,同时又千变万化,金融机构需要与这两类客户同步建立起长期、深层次的信任关系。
银行和客户形态的改变是数字化上半场最重要的成果,当棋过中场,以当下为新的坐标,未来几年这艘金融数字化的巨轮将驶向何方呢?
这要看风从何处来。
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变化,我们将与“外贸出口——地产基建”的旧增长模式挥手告别,转而拥抱“内需消费——研发创新”的新增长模式。
产业结构的转变正在与双碳战略、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这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大战略形成共振,并最终交汇到金融这一关键点上,金融的促进作用在很多政策中都得到体现,面向未来,金融机构要迎着时代的风帆而转。这就注定了新一轮的转型将是一项更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其覆盖面之广、影响范围之大、涉及要素之多都将超过以往。包括文化思维的数字化转型、业务的数字化转型、风险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客户经营的数字化转型、渠道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场景生态的数字化转型、综合治理的数字化转型等都将迈向新的阶段。
金融机构要从多个层面修炼内功,以数字基建积厚成势。
一是全面加强数据能力建设。在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推动数据有序共享与综合应用。
二是搭建智能化平台。搭建业务、技术、数据融合联动的一体化风险管理中台、运营中台,全面激活数字化经营新动能。
三是探索数字化客户运营。推动从以产品销售为中心到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转变,搭建“全渠道、全客户、全场景”的全域营销体系,实现客户管理的一人一策、服务的千人千面。
四是建设开放共享场景生态。数字化让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变得模糊,银行之间的竞争,已经跳脱出单一产品或业务的竞争,变成了生态之间的竞争。金融机构应对内构建协同进化型智慧金融,对外拓展开放共享场景生态,内外结合,联通技术、场景、数据等要素,为生态圈内各方提供共同演进的能力和环境。
五是扎实做好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面向数字化转型新态势,金融机构应顺势而为,引育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人才。
数字化对于不同规模、不同阶段及不同区域的银行来说,扮演的角色并不相同,数字化分别发挥了基础支撑、局部优化、全面赋能、能力外溢的重要作用。而进入下半场的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将进一步丰富,数字化将推动金融服务变得更绿色、更普惠、更人性化。
展望未来,数字化不仅是“试金石”更是“磨刀石”,金融机构基于数字化更要超越数字化,才能在新发展格局下,切实发挥稳定器和助推器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作为中国金融数智化转型的赋能者,百融云创正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023年,将以更具创新的思维和产品,投入多层次、多场景金融数字化转型实践。对于步入十字路口的行业发展提供“指南针”,助力金融数字化转这艘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