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 >
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家长与孩子“互换角色” 倾听对方的心里话
2022-05-16 08:59:03   来源:大洋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5月9日至15日是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将每年5月15日“国际家庭日”所在周定为“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

从做作业不专注到玩手机,再到孩子成绩不佳……当这些问题出现时,家长与孩子之间很可能出现矛盾。当遇到类似情况时,家长是怎么想的?孩子又是怎么想的?在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里,广州日报求学指南采访了3个家庭,请家长与孩子“互换角色”,互相倾听对方的心里话。

孩子:催我学习时请温柔些

妈妈:我该更多理解你的感受

在增城区增江街中心小学读五年级的李秋秋(化名)说,她有一种感觉,自己每次写作业时,妈妈总要在耳边唠叨,“觉得有点烦”。李秋秋的妈妈赖女士也有些困惑,孩子平时挺独立的,可一写作业就有些拖拉。

和不少家长一样,赖女士深知学习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她常常从自己的社会经验出发叮嘱秋秋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可是,刚上五年级的秋秋还不能理解这些。秋秋说,现在和妈妈的学生时代很不一样了,她没办法把妈妈以前的勤奋“代入”到自己身上,也就无法以此勉励自己努力学习。

为了让秋秋能好好完成作业,赖女士尝试给她定下小目标、给点小奖励。比如,秋秋写完作业,可以看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电视。对此,秋秋却说:“我想先看完电视再写作业,不然我就会一直想着看电视,没法平静下来学习。”她还说,其实她也知道,妈妈说得有道理,自己应该写完作业再做其他事,但就是做不到。

围绕做作业这件事,母女之间经常吵架。秋秋觉得,有时自己明明在背书,妈妈却误以为自己在发呆,自己就会觉得委屈,还会忍不住发脾气。赖女士也担心,自己在孩子身边唠叨,会打乱孩子的学习计划。只是她总觉得孩子不自律,“就又忍不住唠叨”。

虽然不喜欢妈妈唠叨,但秋秋明白,妈妈的催促是自己认真学习的驱动力之一。上学期,妈妈尝试让秋秋自己安排背书、默写等学习计划,秋秋的学习效率就下降了。

“我没完成那些学习任务,我都骗你说完成了。”秋秋后来对妈妈诚实地说,如果妈妈不在旁边监督自己,自己就不会主动背书,妈妈的监督实际上是帮她克服畏难情绪的踏脚石。

赖女士也反思,自己很少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她有时觉得孩子不刻苦,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其实,只要孩子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不会责怪孩子。她只是希望孩子能明白“付出是有用的,努力才能有收获”的道理,她平时工作太忙,常常只能以催促与讲道理的方式,敦促孩子学习。

“我和妈妈都是暴脾气,所以总吵架,但我还是希望妈妈能‘逼’着我学习。”秋秋笑着说,假如自己是家长,不会只看表面情况,而是会先了解孩子是不是在学习,再平静地讲道理,否则又是催促与反抗相碰撞,引发新一轮争吵。“如果妈妈说话温和一点,我会更愿意听她说话。”

孩子:请多听听孩子怎么说

家长:我会相伴相随聆听你

在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来临之际,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以“小家大爱、立德树人”为主题,举办家庭教育微视频征集活动。该校一年级学生黄舒涵和他的家长一起在微视频里讲的故事打动了大家。记者随即采访了黄舒涵和他的父母,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黄舒涵和他的父母讲的故事是这样的: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坐在一起,只顾着自己玩手机。孩子要家长陪他玩,妈妈推开孩子,说:“我没空,等一下。”孩子去找爸爸,爸爸又在打电话。在孩子看来,妈妈是近视眼,应该少玩手机;爸爸在家里的时间本来就少,更应该陪伴孩子。然而,从大人的视角出发,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更多,甚至连写作业和洗澡都顾不上。于是,双方的矛盾在吵闹中越来越大。

如果换位思考一下,让孩子站到家长的立场上,又让家长当一回孩子,会怎么样呢?

黄舒涵说,假如他是家长,不会总是批评孩子,否则,孩子会越来越讨厌和爸爸妈妈说话。孩子心里可能会想,跟爸爸妈妈说一句话,就被他们批评,以后再也不跟他们说话了。所以,家长应该多听听孩子说的话。

黄淑涵的爸爸妈妈说,假如他们是孩子,在做错事情被批评时,应该也会觉得很委屈,还会想,为什么只有孩子挨批评?大人也有做错事的时候。这样换位想一想,家长也应该听听孩子怎么说。

通过换位思考,黄舒涵和他的爸爸妈妈有了一些共同的体会:孩子的很多行为可能是对父母行为的学习和复刻。因此,父母在吼孩子之前,应该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行为给了孩子错误的示范。例如,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沉迷,可能就是受父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影响。

“教育是双向的。有时候我们做的一些错误示范,应该及时在孩子的反馈中纠正。希望父母们接受孩子们的反馈,聆听他们的需求,相伴相随,让孩子们成为优秀的人,也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家长。”黄舒涵的妈妈说。

孩子:妈妈很温柔 一点不怕她

妈妈:要解决问题 而非发泄情绪

海珠区某小学四年级学生陈芯今年刚刚10岁。她说,如果将来成为妈妈,那她想成为一个“像自己妈妈那样的妈妈”。

陈芯对妈妈最大的肯定,来自于妈妈的温柔。在陈芯的印象中,妈妈很少大吼大叫,更别提对她动手了。“我一点都不怕妈妈。”陈芯说,无论是学习成绩不理想,还是闯祸了,妈妈都不会骂她。有一次,陈芯的数学练习结果不理想,她的同桌的练习结果也一样不理想。当时同桌惴惴不安地说,回家要挨骂了,陈芯却一脸淡定,因为爸妈根本不会因此责骂她。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认为,与成绩相比,孩子的身心健康更重要。”陈芯妈妈告诉记者,每次孩子学习出了岔子,她都不会骂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分析,是哪个知识点没掌握好,还是粗心大意。提醒一下就过去了,不会揪着不放。总之,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情绪。

爸爸妈妈的温和养成了陈芯阳光、大气的性格。为了锻炼陈芯的毅力,妈妈每个月都会带她去徒步,常常一次要走10多公里山路。上山时,陈芯精神百倍;下山时,因为体力消耗很大,陈芯就容易闹脾气。每到这时候,陈芯妈妈不会不耐烦,她总是跟孩子一边走,一边玩成语接龙等小游戏,来分散她的注意力。

不过,陈芯也有一个小建议要送给妈妈。她说,妈妈很爱干净,常常收拾屋子,她放在家里的手工制作,妈妈一不注意就丢了,这让她觉得很可惜,希望妈妈能够更加珍惜她的劳动成果。(记者谢泽楷 刘晓星 林欣潼)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