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教育 >
文学图书市场罕见超级畅销书
2022-01-11 08:24:44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202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国内的反映可谓是些年来最落寞的一年。由于获奖者古尔纳的作品尚未在国内出版过单行本,与公布之前热闹的预测氛围相比,结果公布后显得十分冷淡。不过可以相信,等古尔纳作品的中文版出版后,会有一波其作品的阅读热潮。

不光是“诺奖效应”没有带来畅销书,今年整体图书市场也没有出现如前两年麦家的《人生海海》、莫言的《晚熟的人》这样的超级畅销书。

一个落寞的诺贝尔文学奖

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全世界的文学氛围都有着浓烈的相同气息——预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大到博彩公司、大型出版机构,小到喜好阅读的个人,都会猜测谁能摘得这个世界范围内最受关注的文学奖。对中国读者来说,2021年诺奖公布后并无多大水花——并不是说获奖作家实力不济,而是太过冷门,冷门到还没有一本中文单行版作品在中国出版。

瑞典文学院2021年10月7日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坦桑尼亚小说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Gurnah),颁奖词是:“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古尔纳现居英国,是一名用英语写作的移民作家。古尔纳从1987年起开始文学创作,作品主要以殖民主义及流散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身份危机为题材。他最著名的小说是1994年的《天堂》,该书曾同时入围布克奖短名单和惠特贝瑞图书奖(现为科斯塔图书奖)名单。另有一本《遗弃》入围2006年联邦作家奖和布克奖长名单。

从此前各类出版机构乃至个人发布的诺奖预测来看,几乎没有一家“猜中”这个结果,人们当时最大的疑问就是“古尔纳是谁”?的确,比起往年的获奖作家或者多年上榜诺奖赔率榜的作家,古尔纳太过冷门。虽然在欧洲他已经是知名的成熟作家,但是在中国他还没有受到过较多关注。古尔纳的作品不但尚无中文版单行本,其国内学者对其关注也甚少。2017年数据显示,古尔纳已经创作了8篇长篇小说,一本专著,若干短篇小说及评论文章,至今只有两篇短篇小说译成中文。这两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短篇小说是,译者查明建等在2013年翻译的《博西》和《囚笼》,收录在由尼日利亚的钦努阿·阿契贝和澳大利亚的C.L.英尼斯编著的《非洲短篇小说选集》中。

因古尔纳作品没有中文版,自然没有引发一波“诺奖作家作品热”。不过,这种现象虽然会迟到,但可能一定会到来。2021年11月上旬,上海译文出版社发布消息称,他们取得了古尔纳10部作品的中文简体翻译出版权。这10部作品分别是《离别的记忆》(Memory of Departure)《朝圣者之路》(Pilgrims Way)《多蒂》(Dottie)《天堂》(Paradise)《赞美沉默》(Admiring Silence)《海边故事》(By The Sea)《遗弃》(Desertion)《最后的礼物》(The Last Gift)《砾心》(Gravel Heart)《来世》(Afterlives)(中文书名为暂定)。

可以预测,等古尔纳作品中文译本出版时,会迎来一波阅读其作品的热潮。

“诺奖效应”下的畅销书现象

每年的畅销书榜单上,经常会出现新晋诺奖作家的作品。从往年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公布的文学类图书畅销榜单上来看,长期霸榜的依然是《三体》《活着》这些长期畅销书,不过“诺奖效应”下也有诺奖作家作品跻身其中。

有业内人士分析,诺贝尔文学奖在国人的认知中毫无疑问是一个“高大上”的奖项,但是人们对获奖者的兴趣并不大。直到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摘得该奖,才算是真正把诺贝尔文学奖领进了中国。自此以后,后续的获奖者延续了自获奖之日起其图书销量突增的现象。

比如2017年10月5日,瑞典文学院公布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仅一天时间,石黑一雄的作品在网站的销量与前一天同时段相比增长了250多倍,其中《被掩埋的巨人》一度升至图书总榜第一名。2019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消息公布后仅20分钟,京东图书销售数字显示,托卡尔丘克《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销量就达到前一周的600倍。不过,这些诺奖作家的图书销量情况,普遍是获奖后会出现短期的爆发式上升,之后又迅速下降。

莫言是个个例。2012年,莫言获奖引起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关注,其作品销量在当年迅速增多,达到历史最高,并在2013年保持了较高销量。获奖之后,莫言的《丰乳肥臀》《红高粱》《蛙》等多部作品在开卷月度虚构类畅销榜TOP30中累计上榜86次,是诺奖在国内引发的效果最明显、持续时间最长的畅销浪潮。这个效果甚至延续到获奖8年后的2020年,莫言在这一年出版了小说集《晚熟的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首部小说集”是这本书最大的宣传噱头,销量已经百万册,毫无疑问成为“诺奖效应”下的年度畅销书。

从更长远的时间轴来看,“诺奖”仍然是一名作家作品被普通读者认可的标签之一。二战后至20世纪末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如罗素、川端康成等获奖距今已有较长时间,经过多年的传播和沉淀,他们的作品在国内一般作为经典名著销售。如川端康成的《雪国》、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等,一直以来都是长期有销量的图书。二战之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有3位是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家:海明威、泰戈尔、罗曼·罗兰,他们的作品是各类学生推荐阅读书目的榜上常客。

文学图书市场罕见超级畅销书

2021年的诺奖作家没有带来畅销书现象,不仅如此,整体图书市场上也罕见超级畅销书。正如一些出版界人士感慨和怀疑:“大书”已经彻底离我们远去?

回望过去两年的文学类超级畅销书,除了《晚熟的人》之外,成绩最为瞩目的当属作家麦家的《人生海海》。《人生海海》出版于2019年4月,上市60天发行量便已突破60万册。2019年当当“双十一战报”显示,麦家暌违8年的新作《人生海海》是文学小说TOP10中唯一的新书单品。两年来,这本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册,成为出版界难以复制的超级畅销书现象。

如今,超级畅销书的罕见也与文学类图书的大环境有关。文学类图书零售市场自2019年开始出现负增长,北京开卷数据监测显示,2020年文学类图书零售市场同比下滑达14.97%。2021年前11个月,文学类图书市场表现与2020年基本持。《中国出版传媒商报》有文章分析,新品乏力或者说头部产品市场冲击力减弱,是“大文学”板块2021年明显的趋势。就前11个月销量来看,头部文学新书单本销量在20万—50万不等,未出现当年销量动辄上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

虽未出现如《人生海海》那样的超级畅销书,2021年的文学类图书市场也并非没有高潮。原创文学作品中,凭借《活着》等作品长踞畅销书排行榜前列的作家余华,时隔8年推出新作《文城》,发货已百万册;作家张嘉佳时隔3年推出新作《天堂旅行团》,上市4个月发货逾百万册,成为多个排行榜上的2021年新书销量“龙头”。在引进版权的文学类图书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新书《克拉拉与太阳》于2021年4月上市,目前已发行30万册;村上春树暌违6年的小说集《第一人称单数》于2021年11月上市,在年末掀起新一波热潮。

对比其他品类的图书,本应是图书分类中大品类的文学类图书,2021年的这个成绩算不上亮眼。比较心理成长类图书,果麦文化出品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维持了2020年的销售势头,在2021年依旧保持超强人气,数据显示全年共计销售140余万册。李柘远的《学高手》2021年也持续前一年的销售势头,自2020年8月上市后,到2021年11月底总印量已超100万册。

也有出版界人士认为,缺少一骑绝尘的超级畅销书也并非坏事,“百花齐放”也不错。2021年有一些没有作者本人流量加持的新书受到较大关注,如全国优秀县委书记陈行甲的《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电影《长津湖》的同名纪实文学作品等。

读者的阅读喜好不完全被“热度”左右,阅读倾向更加多元化也是一种向好的文学现象。(记者 徐敏)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