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头条 >
力争全球大部分人口明年上半年打上疫苗
2021-10-20 09:16:17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10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开幕式。当天还举行了多场分论坛,如“居安思危:风险社会的应急管理”“疫情反思:公共卫生的短板”等。在“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 新规则 新力量”分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挑战,疫苗分配”等话题展开了探讨。分论坛还聚焦“舌尖上的安全”,嘉宾们探讨了在后疫情时代的粮食安全问题。

本报讯(记者 朱开云)10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举行“全球经济治理:新理念 新规则 新力量”为主题的分论坛。与会嘉宾围绕“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的挑战,疫苗分配”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与会嘉宾包括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姆沙德·阿赫塔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巴奈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博格洛夫、意大利经济发展部原副部长米凯雷·杰拉奇、印度驻华大使唐勇胜、新开发银行行长马可。

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姆沙德·阿赫塔尔表示,全球经济目前最大的挑战是新冠疫情引发的。我们需要理解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全球秩序以及全球化会带来繁荣。良好的国际秩序需要多边的框架来支持。

短期来看,全球治理应当聚焦几个重要的方面。特别要强调的是疫苗的接种问题。我们要加强全球卫生系统的建设,要在疫苗分配方面作出更多的努力,让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都能够接种上疫苗,并且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各个国际组织比如世卫组织也应当承担起重要的角色,应当与各个疫苗企业合作,加快生产,要确保全球大部分的人口在2022年的上半年都能够接种疫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首席代表巴奈特表示,疫情是我们之前没有见过的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变得缓慢。我们要想尽办法让经济加快恢复。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打疫苗,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只有不到5%的人打了疫苗。希望今年年底全球人口的40%以上都打上疫苗,明年中期70%的人都打上疫苗。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资助,帮助他们能够在疫情之中恢复经济。

巴奈特表示,IMF在疫情后作出了87项金融安排,给超过50%的国家作出了支持,金额超过170亿美元。非常快地加倍了紧急时期的国家借贷,也对29个最贫穷的国家给出了特殊支持。IMF还建立了减贫信托基金,使得贫穷国家可以零利率借贷这些基金。

公共卫生分论坛

专家会诊:如何补足“短板”以有备无患?

医疗物质、设备、人员频频告急,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让很多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短板凸显。全球公共卫生体系需要哪些改进、改革,才不会在下一次疫情来袭之时手忙脚乱?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补足“短板”以有备无患?

10月19日上午,来自国内外的公共卫生领域专家会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在《疫情反思:公共卫生的短板》分论坛上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会诊”。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始院长、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陈冯富珍在发言中指出,在公共卫生领域,全球协作非常重要。好的公共健康保护应该是国际责任的一部分,要体现出全球的团结,并且解决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尤其是针对弱势群体能够更加公平地促进公共健康。但她直言,“现在全球的合作非常糟糕。”她进而警告,不仅仅是传染病本身,叠加天气原因可能带来全球食品供应链的影响,进而威胁到食品安全,同时动植物安全对于人类健康所带来的影响也值得关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邵一鸣介绍,中国有非常强劲的公共卫生健康系统,有300多个疾控中心在省、市、县级。“我们一直维持着做检测,各体系在检测中得到验证、成长、提升。尽管我们是最初报告出病例的国家,但并没有感觉到被伏击得很严重,我们的应对是好的。”他还指出,“一个国家的监测体系好仍是不够的,需要的是全球监测体系。”而建设这样一个监测系统,他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应该起到核心作用。 文/本报记者 张钦

今日分论坛

后疫情时代“三链重构”:产业链 供应链 价值链

社区的未来:城市与乡村的共同发展

对话自贸区:“试”出中国经济的大未来

就业怎么办?

全球能源供给与安全:新格局 新战略

气候安全:碳中和的意义与路径

负责任商业行为致力韧性和可持续的复苏

新一轮技术革命:颠覆,还是融合?

粮食安全分论坛

后疫情时代粮食安全遇到挑战

新冠疫情的暴发,使本就告急的全球粮食系统雪上加霜。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警告称,全球正面临 50 年来最严峻的粮食危机。10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举行以粮食安全主题的分论坛。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名誉主席肯尼斯·奎恩、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国际灌排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高占义、国际水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乔哈尔·阿礼、菲律宾农业部部长达尔、长沙市副市长周志凯等嘉宾出席了论坛。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表示,2020年全世界有7.2亿到8.1亿的人面临饥饿,23.7亿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食品,这个数字比头一年要高了很多。这个数据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和其他组织发布的报告,“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迹象。”

屈四喜表示,粮食危机正变得越来越旷日持久,经济下滑、冲突和气候变化,是粮食不安全、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新冠疫情加快了世界粮食安全的挑战。经济的衰退仍然是造成营养不良流行的最大因素。失业率上升、收入下降影响了人们对充足食物和健康饮食的负担能力。更令人遗憾的是,经济衰退引发了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一些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以损害他国的利益为代价。

屈四喜表示,世界粮食计划署充分认识到,中国一直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尽管几十年前中国的农业基础薄弱,但是现在中国有能力养活全世界20%的人口,并显著地改善了人们的营养和生活质量,以千万计的人民摆脱了极度贫困。中国的粮食安全对整个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极大贡献。世界粮食计划署赞赏中国在后疫情时代为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作出的巨大努力。

国际水稻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乔哈尔·阿礼表示,在后疫情时代粮食安全确实遇到了很大挑战,到2021年疫情导致1.5亿人重返贫困。过去的两年中,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从2019年到2020年就有7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的情况,其中4.7亿是在亚洲,2.62亿是在非洲,6000万是在拉丁美洲。现在为了能够保障全世界的粮食安全,以及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我们知道现在一定要采取行动。我们要制定一些可靠的好的政策来支持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需要全球的努力,不是一个国家单枪匹马就可以完成的。应当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粮食体系,可以让这些最脆弱的人群、最边缘化的人群也得到粮食需求的满足。

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 摄影/本报记者 黑建军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