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全球经贸竞争新赛道,我国航空口岸营商环境迎来系统性升级。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的若干措施》,聚焦货物流通、人员往来、枢纽建设等五大领域推出22项改革任务,以“智慧通关+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助力我国航空口岸综合竞争力向国际一流跃迁。
货物通关“零等待”:国际物流大动脉更畅通
新政直击航空货运效率痛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等主要航空枢纽试点7×24小时通关,推广机坪“直装直提”模式,生鲜、精密仪器等时效敏感货物可实现“落地即分流”。智慧货站建设提速,通过数字技术打通海关、机场、航司数据链,货物全流程通关时间预计压缩30%。跨境电商企业将同步受益,空运渠道“单证电子化+智能分拣”模式有望降低物流成本15%。
人员流动“加速度”:国际旅客“无感通关”成常态
针对出入境人员便利化,新政创新推出“双预检”试点,托运行李与手提行李可同步实施先期机检,旅客提取行李时间缩短50%。24小时过境免检、通程航班“一票到底”等举措覆盖范围扩大,中转旅客无需二次安检即可实现国际国内航班无缝衔接。航空公司“全委托”查验模式则授权航企代旅客配合海关开箱,避免旅客滞留等待。
枢纽能级“强筋骨”:打造全球航空物流超级节点
政策明确支持北京、上海等国际航空枢纽加密洲际全货机航线,拓展“空中丝绸之路”辐射网络。区域性枢纽可申请开展全货机业务,串飞国际航班的国内段支持“一票到底”,吸引全球物流巨头布局中转业务。差异化安检制度同步落地,对高信用企业货物实施快速放行,提升航空货运安保效率。
降本增效“见真章”:全链条成本透明化
针对企业关注的物流成本问题,新政强化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动态管理,明确要求经营主体公示收费标准并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规范降低场站操作费、货代服务费等环节收费,预计航空口岸综合物流成本将压减10%以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航空物流平台同步升级,实现订舱、报关、物流追踪等全流程“一网通办”。
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改革突出“智慧化、集约化、国际化”导向,预计年底前在20个重点航空口岸形成示范效应。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等战略落地,这套“中国方案”将为全球航空口岸治理提供新范式。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信息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