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 >
施一公:希望同学们能用平等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对话
2022-08-23 09:49:45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上周末,352名“西湖六期”博士研究生开学了。和西湖大学第一届博士研究生相比,今年的新生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开学典礼上,校长施一公对他们又有着哪些寄语呢?

从20岁到43岁 这一届新生很有故事

和2017年的“西湖一期”相比,今年的“西湖六期”同样是第一批入住西湖大学新校区的博士新生。不同的是,“西湖六期”的总人数,已是当初“西湖一期”的18.5倍;西湖大学的博士生导师数量,已是当初的17.6倍——这些新生有更多的同伴,也有更多的选择。

在“西湖六期”的名单中,刷新“年龄”纪录的两位,都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进入工学院从事人工智能方向的研究。一位,出生于2002年1月,是最年轻的新生;另一位,出生于1979年12月,是一位“有故事的”新生。

这位43岁的“高龄”新生,叫鲍光胜,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之前曾在微软中国工程院和阿里巴巴达摩院从事软件开发工作。谈起为何离开职场再次进入校园,鲍光胜坦言,在工作期间陆续产生了不少问题,希望能再次进入校园,给自己一个完整的时间段进行系统答疑。

之所以选择西湖大学,鲍光胜说是被施一公校长的演讲所打动。“第一次见到施老师,他说要办一个小而精的研究型学校,这样的办学理念吸引了我,让我想去不断地了解这所与众不同的学校。”

“对未来的科研我有很多期待,当前人工智能是一个热门产业,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旁观者,希望自己能参与其中,未来助力更多科研成果产业化。”鲍光胜说。

施一公寄语博士新生 “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如何成为一名博士生?

西湖大学曾在为博士生开设的一门创新课上,把“学会提问”列为第一讲。

在开学典礼上,每位新生手里都拿着一张橙色的飞鸟形纸片,上面写着的正是他们对未来的提问。在开学典礼设置这样的环节,是为了让博士新生们感受这份“拓展认识边界”的责任。他们手里的这张小纸片,打开是飞鸟的姿态,收起是西湖大学LOGO上那一抹橙色的弧线——寓意连结不同学科,连结已知与未知,连结当下与未来。而他们写在纸片上的问题,是他们对创新的理解,是他们科研的远方,也是他们对宇宙星空的好奇与仰望。

在致辞中,施一公以《唯创新者进》为题对博士新生寄语。他认为,大学培养的创新型人才,是决定世界和人类未来的一支重要力量。“请记住,在本科阶段,你们主要是学习知识、汲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而作为博士生,你们将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而更具体的,如何学会创新,如何学会与未知相遇,向未来提问,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为人类社会服务?施一公给同学们提出了四点建议:要勇敢地走出安全舒适区、要不惧特立独行、要善于合作、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施一公还强调了西湖大学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他希望同学们能用平等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对话,与具有不同国籍、种族、文化背景的同学进行思想的碰撞和有效的合作,对差异性保持最大的善意和尊重。(记者 王泽英)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