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 >
从“打工仔”到“创业者”——“全国种粮大户”唐赢的故事
2022-08-04 10:09:15   来源: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今年种了近1200亩水稻。6月底无人机播种已全部完成,目前主要是灌溉、除草这些事情。”7月20日,记者在贵池区墩上街道山湖村见到种粮大户唐赢时,他正在自己的承包田里忙着灌溉水稻。

“80后”的唐赢,放弃在外打工,毅然返乡务农,乘着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东风,从流转土地百亩到千亩,从传统水稻种植到发展特色农业,凭着一股勤劳肯吃苦、敢试不怕输、热心有担当的韧劲,他成为池州有名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先后荣获“池州市农民创业带头人”“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

从“打工仔”到“创业者”

1980年出生的唐赢,因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便和村里其他村民一起外出谋生。但唐赢觉得,一直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刚满20岁的他作出决定——回家种田,“民以食为天,农业一定大有可为。”唐赢坚信。

说干就干,唐赢承包了120亩农田种水稻,开始了自己在农田里的创业之路。但因管理不善、缺少技术,又遭遇水灾,当年就亏损了5万多元。

面对失败,唐赢没有打“退堂鼓”。第二年,他主动请教农技人员,学习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农业技术,并在配种、施肥和田间管理等方面做得更用心。此后几年,唐赢连获丰收,水稻单产较周边农户平均水平高出10%,他也从种田门外汉成长为“农民专家”。

2012年,山湖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大大改善了本村农业基础设施,为种粮大户实现种田规模化机械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唐赢的水田规模也从当初的120亩发展到了1070亩,年产值近120万元,他成为当时贵池区第一个种植千亩以上的种粮大户。

今年,他的千余亩粮田申报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预计水稻亩产达到800公斤。

从“传统农业”到“特色农业”

不同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脑子活、肯钻研的唐赢,在种植水稻的同时,还一直关注特色农业,“做农民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尝试。”

2012年,在一次农业交流会上,唐赢受到启发:家乡水面资源丰富,适合种植芡实。通过市场调查,他认为种植芡实前景好,于是立即购置芡实作业船,承包千亩圩田,开始试种芡实,当年产值就达到300万元。随后,他不仅带动村民种植芡实1200余亩,还实行订单收购,解决村民销售之忧,芡实也已成为山湖村的特色产业。2014年,在墩上街道、村“两委”的帮助下,唐赢创办了赢亮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种植、收购、加工一体化运营,在当地逐步形成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山湖村先后成立了23家农业合作社。

为提高农田亩均效益,2021年以来,唐赢又尝试大面积发展稻虾混养,获得了不错收益。“今年,我还准备试养200亩秋浦花鳜。等我养殖成功了,再带动村里更多的人一起发展秋浦花鳜标准化养殖。”唐赢描绘着新的事业蓝图。

从“一人富”到“大家富”

20多年来,唐赢依托农业科技,勇敢尝试,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家乡农业生产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进程,带领乡亲通过勤劳致富奔向幸福生活。

山湖村党总支书记胡胜华告诉记者,近几年,在唐赢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返乡从事农业,村里涌现出唐善金、王强龙、唐月贵等一批种田能手。“跟着唐赢后面干,踏实,他会全程为我保驾护航。”村民王强龙表示,加入合作社后,种田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近年来,唐赢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户分红,帮助脱贫户就业。唐赢坦言,“我会珍惜党和人民给予我的荣誉,积极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在家乡肥沃的土地上多种粮、种好粮!”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