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 >
研学+旅游!花岙盐场从一个“工厂”逐步成为旅游目的地
2022-10-18 09:13:44   来源:宁波晚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这是一场独特的晒盐体验,了解海盐制作,卷起裤腿走进盐田,和岛民一起晒盐制盐,捡海鸭蛋,感受天空之镜下的写真,这个国庆美妙极了!” 这是今年国庆假期之后,一位妈妈带着孩子从象山高塘岛乡的花岙盐场游玩归来发表在小红书上的游记。据记者了解,国庆假期前几日,象山高塘岛乡迎来日均3000人以上的客流,其中有不少三口之家就是奔着花岙盐场而去的。

作为浙江省最后一座海盐手工晒制盐场,花岙盐场是象山盐场发展史最后的见证者。

在象山县档案馆,记者触摸到了象山盐场悠久的发展历史。唐代《新唐书·地理志》中已有象山产盐的记载。千余年来,晒盐区分布在县境缘海地区,北自钱仓,由爵溪折而南至石浦、四都,迂回二百余里,史称“灶舍环列其中”,是历史上产盐规模较大的地区。

北宋后期,人口增加十倍,盐的需求激增,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改一家一户制盐为官办,始设玉泉场(又称“玉泉盐场”),以境内玉泉山命名,置盐官。南宋至清代,象山盐场逐渐增多。民国末年,玉泉场一度管辖三门、宁海、象山三县盐业,为历史上所未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象山盐区(场)几经调整,至上世纪70年代末,形成昌国、花岙、白岩山、新桥、旦门五大骨干盐场。总面积近3万亩,比原盐地增加近10倍。

花岙盐场是1968年3月经原浙江省轻工业厅批准,由原玉泉盐场老盐区金星公社组织联合围垦,1971年建成投产的。当时有34副盐滩,生产面积1700多亩。

然而,随着时代车轮滚滚向前,象山许多盐场或关闭或转型,花岙盐场成为唯一一座仍在运行的盐场,但生产面积缩小至1200亩。为了保护这一文化遗产,象山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从2005年起开始四处奔波,调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终于,象山晒盐技艺在2008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后,相关部门加大了保护力度,保留重点盐场,划定盐场保护区,并列入象山滨海旅游规划,保护好非遗传承人,开展象山晒盐和盐文化的系统研究。借此东风,2016年,花岙盐场也迎来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当地政府及盐场董事会与宁波信丰泰盐业发展有限公司多次磋商,决定委托其承包经营第一期15年。至今,该公司已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对盐场基础设施及生产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目标是建成一个年产8000吨优质日晒海盐的生产基地。

2017年初,花岙盐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海盐晒制传承基地。随后,有关部门投资了60万元建成了集展示、研学、旅游为一体的花岙盐场博物馆。

盐场从一个“工厂”,逐步成为旅游目的地。在这里和盐工一起打拼了3年的盐场负责人胡辉说,花岙有“海上石林”之称,是浙江省地质公园,如何让盐场与花岙美景融合,做强旅游,让盐可玩可学,是他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据记者了解,这6年来,海盐的销售陷入瓶颈,胡辉和他的团队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研学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之中。今年夏天和国庆期间,来这里研学旅游的有上万人次,成了“网红打卡地”。(记者张晓曦 通讯员张说)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