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 >
名医常驻“家门口” 小网格托起杭州大健康创医疗服务新格局
2022-10-14 10:34:19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面朝浣纱路、紧挨龙翔桥,建于1923年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滨院区,是许多老杭州心里的“娘家医院”。

时光不负奋斗者,在党建统领下,市一医院历经百年登峰,发展成为拥有10大院区、24家分院的医疗资源集聚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双下沉到均衡资源布局,从疫情防控到学科造峰,我们通过党建促业务融合发展,千方百计改善全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就医质量。”市一医院党委书记黄进宇说。

这十年,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这十年,市一医院接续奋进,助力百姓就医不出区、不出县,推动健康杭州事业迈上新台阶。

名医常驻“家门口” 小网格托起大健康创医疗服务新格局

“医生啊,10年前在杭州,也是你给我做的手术呢,我一直都记得你!”市一医院消化内科张啸主任医师刚踏进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病房,就迎来了94岁徐奶奶的热情招呼。

10年前,徐奶奶曾因胆总管结石到杭州市一医院就诊,当时张啸为她做了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手术。这次,徐奶奶突发胆总管结石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因为心功能不好,还合并房颤,依托市一医院医联体全面托管优势,桐庐一院消化内科主任胡闻华马上联系张啸,请他过来再次为徐奶奶手术。经过术前准备,张啸和桐庐一院消化内科团队娴熟配合,顺利为老人解除了胆道梗阻。

去年6月2日,市一医院全面托管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开启医疗共富新模式。走过一个春夏秋冬,像徐奶奶这样,不出县就能享受市级医院优质医疗服务的桐庐患者不在少数。以市一医院消化内科、心内科、血液内科、肝胆胰外科、耳鼻咽喉科、妇科、眼科等专家团队为核心的“智囊团”,倾力提升桐庐一院整体医疗水平、服务能力,也让基层百姓得到了最直接的实惠——看病不用再跑远路了。

一年来,担任桐庐县卫健局副局长及桐庐一院医共体院长的市一医院血液内科专家钱申贤非常忙碌,每周往返桐庐。上任后,他建立了院长查房制度,不仅能收集患者就医需求,还能更好地临床带教。为了不让患者吃“闭门羹”,他改变原有的“普通门诊现场挂号限号”政策,新增17个专家诊室和周末门诊号源。

“我们的目标是将医院打造成一家标准化的三级医院,基本满足桐庐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以及重危病人抢救的能力,更好满足桐庐县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在钱申贤的带领下,市一医院每月下派专家200余人次,桐庐一院也跑出发展“加速度”: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21.88%;住院人次同比增长6.3%;手术同比增长6.32%。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通报,对2021年度县域医共体工作成绩突出的10个集体和100名个人予以通报表扬。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医共体荣膺“县域医共体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成为杭州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小网格托起大健康。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我国50%的县医院能够开展复杂手术。这十年,市一医院紧跟健康中国、健康杭州步伐,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依次梯度下沉,既“造血”又“输血”,促成医疗服务新格局。

从2013年下半年起至今,市一医院就先后与桐庐、余杭、富阳、淳安、建德、诸暨等地11家区县级医院,以管理、技术、学科、人才、信息化等帮扶为纽带,以全面托管、重点托管及专科托管的模式开展市一医联体建设;同时与杭州主城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紧密合作型城市医联体,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2020年9月与上城区、拱墅区共8家医养结合机构建立紧密医养联合体,提升老年医疗服务能力。仅今年上半年,医院就派出551名专家下沉至基层单位。

据市一医院转诊中心统计,2021年从医联体成员单位上转的疑难危重患者共计3277人次,下转共计796人次。同时,通过“杭州市双向转诊平台”,基层社卫中心精准转诊市一医院共计22213人次,居市属医院之首。优质下沉,精准帮扶;城乡统筹,上下联动。依托优势资源,以市一医院医联体为载体,成员单位综合实力与周边地区辐射力正显著提升,为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祉。

党员先锋书写“最美” “党建+”融合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患者的认可,激励我们不断奋进,为他们解除病痛。”“当医生,就是要干到拿不动手术刀的那一天。”今年8月19日,杭州市举行庆祝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大会,市一医院王鸣、李金晟、钟剑波、邱芳晖获2022年“杭州市最美医师”称号。一双巧手镂月裁云,一颗仁心悬壶济世,他们中有近40年如一日视血透室为家,有从医28年为无数患者成功断掌再植,有在全省最早开展皮肤镜临床诊断工作,还有始终坚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与生命同行。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建院近百年,市一医院坚持党建统领,守好“红色根脉”、笃行“两个维护”,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医院探索全域党建,横向以党建品牌“党员会客厅”为载体,与各行各业交流合作;纵向以“党员工作室”为载体,深入临床科室、抗疫一线、医联体单位、党建共建单位等,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党建+”四大融合创新路径,更是迈进市属医院前列。

“党建+”助力疫情防控凝聚合力。2020年至今,全院2000余名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奔赴疫情防控一线;800余份请战书,10余支“党员先锋突击队”,20余个“党员先锋岗”,书写责任与担当;共外派130余批次、驰援各地2万余人次抗击疫情。时至今日,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仍有12名“90后”医护坚守。

“党建+”融合双下沉、学科造峰、攻坚项目彰显成效。每年“党员工作室”向24家分院下沉专家1700余名,协助、指导开展20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2021年医院SCI收录论文数达历史之最,千万级科研大项目实现零的突破,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创医院历史新高;全院35个在职党支部共开展“攻坚”专题活动百余次,品牌创建率百分百。

三院区发展齐头并进 百年强院擘画健康共富同心圆

“你要多多注意控制血糖”“记得每月来复诊”“药一定要按时吃”,今年8月1日,历时五年建设,市一医院城北新院区建成试运行,一场为期五天的大型义诊同步开启,3000多个号源免费派送市民。义诊现场,专家们的一声声叮嘱,落在了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心头。

十年来,市一医院紧跟健康杭州步伐,依托百年名院优势,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破解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区域分布不均匀问题,让周边百姓寻医问药不再跑远路。

城北院区核定床位800张。通过一体化管理,市一医院集中整合湖滨、城北两院区学科资源,在城北院区打造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蓝图中的新院区,既要做大做强心脑血管疾病、代谢内分泌疾病、创面修复与再生医学等学科,更要彰显老年医学科在长三角区域品牌影响力,探索全生命周期管理,满足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医疗资源沉下去,群众幸福感升起来。未来五年,市一医院健康共富同心圆像水荡涟漪一圈圈扩大。随着今年9月桩机设备进场启动,位于艮北新区的城东新院区建设工程迎来新进展。2027年,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拥有1200张床位的市一医院城东新院区将拔地而起。

“新院区将建成医教研防为一体、学科优势明显,集普通外科学科群、消化病学科群、肿瘤学科群、心脑血管及代谢病学科群、血液及罕见病学科群、妇儿学科群、急救创伤学科群等优势特色学科群的高水平研究型、国际化、现代化、具杭城新地标的三甲综合性医院。”新画卷展开,黄进宇满怀期待,这项杭州市重点民生工程,不仅提升艮北新城及其周边区域的医疗水平,辐射钱江新城二期,还将缓解全市医疗卫生资源紧张局面。

数说十年

●2012年至2022年共立项新技术新项目235项,承担各级各类政府下拨项目1262项;SCI收录论文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发表数共3627篇;以第一单位申请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600余项,软件著作权10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52项。

●目前,医院拥有省医学重点学科8个,其中2018年新增肿瘤放射治疗学、骨外科学、临床药学3个省市共建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区域专病中心8个;拥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2020年3月,成立西湖大学—市一集团联合研究院,参与省西湖实验室建设和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同时承担市心血管病研究中心、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等市级科研平台建设任务。

●2018年6月,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同时系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医院每年培养本科、硕博生数百名,拥有国内一流的智能模拟医学教育与研究中心,向国际一流的模拟教学平台迈进。

●2021—2022年引进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博士后、临床高级职称专家20余名,柔性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20名,招聘并入职博士130名,与浙大等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完成培养博士后进站17名。(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张颖颖)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