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 >
于晨:见证杭州西站从无到有 就像看着孩子慢慢长大
2022-08-11 09:00:51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俯瞰,合杭高铁湖杭段铁路线如长龙般延伸,在完成联调联试后,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杭州西站的“云门”外立面形象逐步呈现,站房顶部一块块崭新的单晶硅光伏组件,既勾勒出西站的“颜值”,又彰显着节能低碳理念。

一座站,一个城。这项重大工程的背后,处处藏着设计团队的巧思,“每一块光伏组件,都要考虑如何调整安装角度,确保它的反光不影响行车视线。”西站设计团队核心、筑境设计总建筑师于晨说。当然,更不用提站场拉开、站城融合、交通组织等一系列“大叙事”了。

回忆“在西站”的这几年,于晨感慨:一是西站的规划和建成,顺应天时、地利与人和;二是这不仅是一个重要项目,更是中国高铁发展赋予自己和团队的机遇和荣耀,倾注了大家的所有努力,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三是它能带来很多思考,为中国高铁与新城建设提供样本,让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也更加丰满并取得长足进步。

天时、地利、人和 让杭州西站走进现实

建筑如一面镜子,折射着时代的审美、技术,还反映着更宏大的图景。

杭州西站的诞生,用于晨的话来说,伴随着全国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的战略脉搏,顺应了天时、地利与人和。

杭州西站规划建设之时,中国高铁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节点。以前建设火车站,都只是作为“站”来考虑,解决人流交通问题。从2014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铁路建设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意见》;随后,《关于推进高铁站周边区域合理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进一步推动了“站城融合”的发展。

“西站设计进行一轮投标时,恰逢‘站城融合’‘空铁联运’被国家反复提及。”于晨回忆,同时杭州也处于“后峰会、前亚运”的有利时机。

战略上的鼓励,给西站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天时”,而承载西站的“舞台”能级,则是地利。杭州地处长三角,在国家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地位;西站又处于杭州的城西科创大走廊核心位置,并规划建设杭州云城,解决了站城融合发展的动力问题。于晨说:“杭州的经济发展与价值提升达到了一定高度,这是类似西站这样‘站城融合’项目建成,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

说到“人和”,更让于晨感慨:“从普通市民到一线建设者,再到领导,大家思想和理念都高度统一,百折不挠。” 2019年,杭州西站枢纽站房方案展示期间,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讨论,提意见建议。而西站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思想的碰撞、理念的融合、技术的实践,遇到了土地、政策和管理等各方面的难题,有的甚至还是国内首次,无案例可参考,“比如雨棚上盖,如何确权,实现一地多用?这些‘少有人先’的尝试能够落地,也印证着杭州求真务实的开拓精神。”

见证西站从无到有 就像看着孩子慢慢长大

临近开站,身在上海的于晨,每天都会收到来自西站工程进度的最新反馈。

从规划、设计到动工,再到建成在即,在这个超级枢纽中“浸泡”了近5年,他把这个过程形容成见证一个孩子慢慢长大,“西站的建设雏形出来前,我会畅想将来这个‘孩子’将长成什么样,尽管有时受环境影响,你并不能完全掌控它的‘生长’,但你仍会对它有着浓烈的情感,因为是‘亲生骨肉’。”

把西站当孩子的不光于晨自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程泰宁对西站的情感,同样让于晨印象深刻,“候车层灯杆的细节、钉子的颜色,甚至进站玻璃棚上金属片的选色,都是程先生在现场反复比对后敲定的。”于晨和同行提起这件事,他们都难以想象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建筑大师会在西站建设现场如此亲力亲为。

而对于晨身后的设计团队来说,西站更像是一件“职业生涯作品”,他常告诉设计师,他们很幸运,“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上这样有挑战、有代表的项目,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机会,不仅作为一个项目,更要当成一件经典作品来雕琢。”

把西站当作品,于晨这么说有他的理由。因为设计西站,让他很多前所未有的创新理念,能“画”在西站这块宏大的“画布”上,并做到相得益彰,而中途遇阻时,也会让他睡不着觉。“比如云谷一开始是完全上下打通的,我们想给西站量身打造一个‘标识性’空间,就像纽约中央车站的大中庭、万神庙的大穹顶。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这个设想未完全实现,半夜我常醒过来,琢磨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法国著名建筑师让·努维尔说:“唯一能使一个建筑永恒的就是‘疯狂'。”而杭州西站,就是令于晨及其团队为之“疯狂”的建筑。

西站的建成 凝结着整座城市的智慧

如果说支持于晨和他的团队参建西站的一股力是情感与情怀,另一股就是杭州这座城市给他的信心和责任。

设计西站不光是纸上谈兵,一系列的审批、建设协调,需要设计方和政府部门、施工单位等各方深度交流、配合,这个过程让于晨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上上下下对西站建设的热忱。

在设计雨棚上盖时,于晨心里一直在“打鼓”,不仅结构成本和技术要求高,而且一地多用,导致需要的不再是地表建设用地产证,而是空间用地不动产权证,这点全省没有先例可循,他一直担心产证审批受阻。但现实让他很受鼓舞,不仅审批过程很顺畅,后续的建设也是早早完工,“我感受到大家都想要去做成这件事的决心。”

杭州给他们信心的同时,也让这群建筑师肩上多了份责任。

杭州西站的交通换乘方式,被业界视为一种革新,而在大型枢纽上集成这么多城市功能,这些综合体里上下班的人流,会不会和进出站的人流冲突?会不会产生拥堵?留给于晨和团队的难题也更多,“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和电脑模拟,证明了没有问题,但心里还是会忐忑。”这份忐忑正是来自责任,“这种责任感,让我们不断去考虑更多极端的可能性,去排查有没有忽略一些思考的角度,譬如机动车没问题了,那电瓶车呢?自行车呢?”

回看这近5年时间,于晨说遗憾确实有,但看着西站从图纸走向现实,他心中的满足感和荣誉感从未断过,而那些与西站共度的细小的日子,也常常不经意地带给他惊喜,“每次去工地,一天下来弄一身土,大家会就近找个地方喝点酒,犒劳下自己,很怀念这些朴实而开心的日子。”

朴实而开心,求真而务实,正是有一批批建设者为之辛勤付出,才有了以人为本、站城融合的西站,才有了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杭州,才有了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记者 章翌 余敏 通讯员 李春)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