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 >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青岛交出“为民造福”答卷
2022-03-23 10:10:01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站在时间的坐标上回望过去五年,“获得感”无疑是青岛社会民生领域的关键热词。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就业增收,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民生保障,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交出“为民造福”的答卷,“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工作位列“六稳”“六保”之首。我市打好稳岗就业“组合拳”,不断健全稳就业政策体系,落实各项稳就业措施,全力稳住保居民就业基本盘。出台青岛市“十四五”促进就业规划等政策文件,创新建立就业政策落实和业务经办风险防控机制,搭建企业紧缺用工对接、青年实习实训和就业援助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开展稳岗留工、纾困帮扶和企业用工保障专项行动,推动家庭服务业提质扩容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灵活就业在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出台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16条意见,创新实施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商业综合保险补贴政策,搭建灵活就业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非劳动关系从业人员工伤保障制度。五年来,青岛城镇新增就业202.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所依。我市大力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社保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初步建成。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统筹城乡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机制。开展社保基金资金专项整治,坚决守好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加快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全市2153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惠及职工12.39万人,加快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让群众拥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保障。2021年,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同比净增22.48万、8.72万和12.64万人,三项基金收入610.51亿元,支出565.35亿元,当期结余45.16亿元,基金收支总体平衡。

学有所教,是民生之基。五年来,全市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协调。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99%的高位,均居全国、全省前列,学前教育普惠率提高到90%,比国家要求高出10个百分点。持续增加优质学位供给,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38所,新增学位6.8万个,完成209所小区配套园专项整治,优质园比例达到39%,排名全省首位;新建、改扩建中小学210所,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现象全面消除,90%以上的中小学达到市定高水平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

养老和医疗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五年来,我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蓬勃发展。出台《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及10个配套文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88家,养老床位4.2万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5万张。居家社区养老破题起势,建成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38处,实现镇街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为让“天价”药的价格“亲民”,青岛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将一部分高值的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在全国首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于2017年将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出台《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暂行办法》,并在全国率先制定发布了《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管理与服务》地方标准规范体系,申请了省级地方标准立项,进一步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示范作用。

社会救助是“最底线的民生保障”。五年来,我市救助标准不断提高,健全完善了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我市城市低保标准由2017年的每人每月650元提高至2021年的904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470元提高至680元,城乡低保标准比由1.38:1缩至1.33:1,残疾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同步提高。救助范围逐步扩大,低保保障对象由收入型困难家庭扩大到支出型困难家庭,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覆盖到60岁以上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未成年人,临时救助范围覆盖到符合条件的全体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救助维度创新拓展。探索“物质+服务”多维救助,着力优化救助服务供给,推动社会救助由“供给型”向“需求型”转变。

增进民生福祉的征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未来,我市将不断加强民生保障体系建设,持续为百姓幸福“加码”。(记者 贾臻)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