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天气晴好,在桐城市省道231嬉子湖段沿线两侧,工人正热火朝天地忙碌,有的操作挖掘机平整土地,有的在播撒花草籽,有的在移植小树苗……这是嬉子湖镇绿色长廊S231沿线低效林改造工程的施工现场。
“镇域内S231沿线低效林地超过4000亩,多为长势差、质量不高的‘小老树’,用地效率低下。”嬉子湖镇党委书记吴超介绍,该镇将低效林改造工程纳入“书记项目”建设内容,下决心改善现有面貌。
今年以来,嬉子湖镇以“书记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S231沿线低效林改造项目建设。根据省道沿线两侧土壤性质不同,分别采取在林地栽植绿化苗木、旱地播撒花草籽、农田种植油菜等方式,将三类土地充分合理使用,同时融入信用村建设等党建元素,将道路两侧打造成五彩斑斓的景观带,与镇域内的蟠龙湾、嬉湖印象、罗湖大桥等零散景点串珠成链,形成多个旅游“打卡点”,提升旅游小镇知名度,打响“生态绿岛、欢乐水乡”旅游品牌,实现“党建+旅游”的绿色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经流转林地、旱地、农田等1000余亩,种植桂花、红叶石楠球、紫薇、朴树等各类苗木3000余株,撒种花草籽100余亩。“我们已经完成了松桂至朱桥段的施工改造,蟠龙至珠檀段沿线10米土地正在移栽苗木和播撒花草籽,其他4个村段也在有序推进中。”该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低效林改造不仅改善了省道沿线景观,也缓解了森林防火压力,还增加了经济效益,一举多得。”
桐城市境内现有国道2条、省道4条、县乡道路16条,合计可绿化里程340公里。该市编制《道路绿化实施方案》《绿色长廊景观绿化导则》,对现有道路绿化按照景观化、彩色化、层次化“三化”标准,进行全面扩绿提质,充分发挥绿化在美丽乡村建设、森林村庄创建、乡村振兴等项目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义务植树活动,实现宅旁、村旁、水旁、路旁应绿尽绿;倡导群众通过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植绿护绿行动。目前全市已打造绿色长廊约300公里,重点建设了国道206桐城段、省道228(桐枞路)等绿色长廊,致力打造“路在林中、车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优美出行环境。(记者 汤超 通讯员 周惠玲 夏静)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