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对南京绿丝带公益社创办人江永新来说,这句话是座右铭,更是行动方向。
从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帮患者解决病痛之忧,到成立绿丝带公益社提供“娱疗陪伴”;从带领素不相识的盲人“一路听风景”,到奋不顾身抗击疫情……他一步一个脚印,问心无愧做自己,一腔热忱对他人。
近日, 江永新被评为第二十届“南京好市民”。
让“绿丝带”飘得更远,是他努力的方向
“让我来!让我来!”“哎呀,偏了,差一点”……2月22日上午,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五病区,一场特殊的保龄球比赛正如火如荼上演,身穿病号服的病人在志愿者带领下,开心地排队打起球来。
“赛场”旁,江永新望着眼前的热闹场景,也笑了。类似的活动他已经组织了近9年,月月不落空。
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是一家精神专科医院,江永新的本职工作是该院医生。
让精神病患者多接触社会,有助于他们康复。早从2013年开始,江永新就开始思考如何将“娱疗陪伴”用在患者身上。他找到5名志同道合的人,绿丝带公益社就此成立。之所以取名“绿丝带”,是因为绿丝带是中国精神卫生标志。
精神病患者生活十分枯燥,志愿者想着法子丰富他们的生活,时间一长,大家从陪玩陪聊,发展到举办生日宴会、理发、包饺子等。
“绿丝带”的名气越来越大,志愿服务活动也越来越多。几乎每周六上午,江永新都会带着志愿者走访空巢老人和残障人士,为他们义诊。
身为精神疾病医生,江永新特别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情感陪护”成为公益社志愿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志愿者们定期走进敬老院和老年公寓,陪老人聊天、下棋、剪指甲、采耳,教老人做手工,为他们举办生日宴……
对于求助者,江永新竭尽所能“有求必应”。2015年,他接到一个电话,10多名盲人想来南京旅游,希望能有志愿者做导游。
带盲人旅游想想都是件不容易的事,可江永新却一口答应了下来。他找到在盲校做服务的樱子,说动她加入“绿丝带”帮忙培训助盲志愿者。高铁站接人、安顿住宿、带盲人们去景点、做讲解……志愿者要负责一切行程,尤其讲解时,不仅要用语言详细描述,还要引导盲人们去触摸。
为期两天的南京游让盲人朋友们非常满意,此后,“绿丝带”多了个志愿服务项目——一路听风景。
从2015年至2019年,“绿丝带”每年都会根据盲人朋友的需求,以“一对一”的形式带着他们去“聆听”祖国的大好河山。志愿者不仅自掏腰包支付个人出游费用,还担起沉甸甸的责任。身为医生的江永新更是每次都背一个大包,里面放着血压计、血糖仪和各种药品。
一次,“一路听风景”团队来到新疆旅游,这里是江永新的家乡。一同长大的表哥邀请他回家吃饭,可江永新挂念着盲人队员,婉拒好意,表哥只好赶到他下榻的宾馆匆匆见了一面。“等放假我带着家人回来,大家好好聚聚。”分别前,他内疚地说。
假期都用在志愿服务中,因为“值得”
江永新做事向来“随心”,怎么对他人好,他就怎么来。
1991年时,他进入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从事脑电图、心电图医技检查工作。
平时来医院检查的患者较多,为了让病人少排队少等待,他常放弃午休为患者做检查,错过午饭是常事,有时到了下午两三点饿得受不了,就吃个馒头或包子填一下肚子,埋头继续干。
白天接待病患,晚上不断学习提升技能,有时忙得晚了,干脆不回家,就在办公室躺椅上“凑合”一晚。一次,院里有置换福利房的机会,江永新想都没想就将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因为置换的房子比较远,他加班不方便。
后来,江永新被调入康复科。这个岗位不仅负责病患的康复工作,还要在社会上普及卫生知识。
一边宣传卫生健康知识,一边还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江永新更忙了。采访时记者在他的笔记本上看到,春节过后,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安排:
2月14日 去残障老人王××家包饺子;
2月15日 8:30—10:30,七病区,“元宵节制花灯、猜灯谜”主题活动;
2月19日 江宁街道司家社区,健康讲座;
2月22日 8:00—11:00,五病区,生日会;
2月23日 中老年健康讲座——禁毒知识宣传;
……
10年来,江永新没有完整休息过一个双休日,假期都用在了志愿服务中。“我觉得很值得,因为我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他淡然道。
全家上阵战疫情,琐碎小事也挂心
2021年7月,禄口机场暴发新冠疫情,江永新第一时间请缨到“核酸采集岗”工作 ,但医院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让他负责院内日常疫情防控工作。
江永新做事习惯亲力亲为。烈日炎炎,从上午8点到下午5点,他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太阳下值守近9个小时,查验苏康码、询问流行病学史、登记信息……一天下来,喝下去的水都变成了汗,连厕所都不用去。
休息日他也没闲着。他报名参加了江宁区东山街道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每个休息日早晨7点半,他准时来到采样点,忙到晚上10点才离开,一天下来,防护服里都是汗水,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尽管如此,第二天一早,他依然准时出现在志愿服务岗位。
在江永新的影响下,女儿也到核酸检测点做起了志愿者,再加上原本就做疫情防控工作的妻子,同一个“战场”上,全家人一起“上阵”。
在江永新心里,守护健康是他的职责,即使没有冲在抗疫最前线,只要群众有需要,他都会竭尽所能。
他确实是这么做的。
一天,他接到一位残困孤寡老人的求助电话,因为腰酸背痛,老人急需止痛药。这天是工作日,江永新利用中午时间,自掏腰包购买了一个月计量的中成药和防暑降温药,赶紧给老人送了过去。送药时,他发现老人有些消沉,没有精神,便主动闲聊了几句,原来隔离期间不能出门,老人感到孤独。
江永新将老人的事记在了心里,一有空就给他打电话,问问身体状况、聊聊社会上的新鲜事,用声音陪伴老人度过孤单的隔离日子。
疫情期间,发生在江永新身上的类似事情还有很多。一名居家精神病患者情绪不好,他隔着电话做心理援助,一聊就是半个小时;一名残疾人因为疫情不能外出打工,生活拮据,江永新知道后自掏腰包送去慰问金;有机场行程史的同事被隔离在家,他主动上门送东西……
有人会觉得江永新傻,十多年来为了一群不认识的人,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忙前忙后。“我做的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不去做我心里会不安。”江永新说。
正如江永新的网名——“君子孺”,以人中君子为榜样,像孺子牛一样奉献,这正是他遵循的内心。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