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 >
一张泛黄的照片忆起诸多“往事” 跨越70年找到亲人
2022-02-21 13:28:35   来源:重庆晨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年过八旬的中德混血老人汉娜,写了一本叫《汉娜的重庆》的书,讲述她记忆中的风土人情、旧物轶事。让汉娜未曾想到的是,这本书被在德国的重庆籍译者海娆翻译成中文并出版后,打动了多位重庆人。为了远在德国的汉娜,他们开启了一段接力寻亲。

书写往事回忆亲友

据海娆介绍,汉娜(中文名叫傅安娜)1937年生于重庆。汉娜的父亲傅德利来到中国后,最初几年在西藏探险,后来到了成都,并爱上自己的汉语老师彭廷文。不久后,德国在重庆开设领事馆,寻找会中文的工作人员,傅德利便成了一名外交官。汉娜在重庆生活了15年,直到1952年与父母远赴德国。

在《汉娜的重庆》这本书中,汉娜回忆了不少给过她温暖和帮助的重庆亲友们。比如经常和汉娜一起玩耍的小表妹“巧妹”,会功夫、经常和汉娜一起放学回家并保护她的“武林高手”黄丽敏,还有汉娜人生第一个闺蜜、南开中学的同班同学闵晓玲(也许叫李晓玲、李晓林),以及汉娜的表哥周基鉴。

汉娜有一个梦想:“也许当年的亲友会读到这本书,希望能找到他们。”

一条线索获得验证

去年12月,重庆人小刘(化名)无意间在朋友圈看到一篇讲述汉娜怀念童年的公众号文章。深受感动的小刘因此想帮助汉娜寻亲。他整理了汉娜亲友的相关信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自己掌握的线索,写在个人公众号“枕边往事”中,希望知情人提供线索。

此前,海娆掌握了两条线索: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陈民铀老师在1987年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是“周基鉴”;《岳池县志1911—1985》里列举的岳池县名人中也有“周基鉴”,是“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海娆将这两条线索转发给小刘后,小刘与陈民铀和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德玖取得联系,讲清原委请求帮忙。不久,陈德玖给小刘发来短信,告知找到了“周基鉴”的侄女周丹。小刘联系周丹得知,周丹确实听她父亲和二伯“周基鉴”说过,家里有个德国亲戚,但“周基鉴”已过世。周丹希望小刘能转告汉娜,二伯这些年来过得很幸福。

“巧妹是我大姨,现在在四川广安。”2021年12月21日,蔡先生在小刘的微信公众号“枕边往事”留言。这个消息让小刘有些兴奋,迅速和对方取得联系,并要到巧妹儿子何先生的电话。何先生接到小刘的电话后,激动地说:“我们都晓得汉娜,但是后面断了联系。”

据说,汉娜的妈妈彭廷文在困难时期,曾经寄过来不少衣服、钱,往来的书信都是彭廷文写的。彭廷文去世后,两家就逐渐断了联系。“汉娜好像也写不来中文,我们也写不来德文。”

何先生说,妈妈巧妹现在好得很,一顿还能吃一碗多米饭,身体健康,能种菜能下地,和人摆龙门阵,思维清晰,只是耳朵不好。家里有他和弟弟,以及一个妹妹共三兄妹。小刘还向何先生询问了书中表哥周基鉴,但“巧妹”并不知道更多的信息。反而是小刘将周基鉴的情况转告给何先生,换来电话那头的一声叹息。

一张泛黄的照片忆起诸多“往事”

找到汉娜亲人的消息,由小刘传给海娆。海娆电话联系到“巧妹”一家。

84岁的“巧妹”记很好,回忆了当年很多旧事。她说,当年彭廷文原本动过收养她当女儿的念头,但她的亲生父亲没同意。抗战结束后,她父亲接她回家,从此再没上学。

通过电子邮件,海娆还拿到了巧妹的照。照片上的“巧妹”手拿泛黄变色的照片,据说这是当年汉娜的样子。她没有那时自己的照片,这一张却一直珍藏身边。

据海娆说,汉娜收到邮件十分激动,立刻打电话给海娆,喋喋不休地回忆了记忆中的巧妹:聪明、学好,写作业和纳鞋底都比她好。母亲常表扬巧妹,批评她。还想抱养巧妹,她因此偷偷嫉妒巧妹……

汉娜原本打算和巧妹通电话,但数十年没有说过中文的她,表达已经十分不流利,所以放弃了这个打算。之后,海娆建议她和“巧妹”微信视频,但她手机上却没有安装过微信。海娆说,他们在德国的住所相距很远,所以也只能用电话传授安装的方法。

微信,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并不容易,但也不算太难。有生之年,她们在屏幕里,应该还能见面。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