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畔羊绒”店长梅香莲,分享了一个近期完成的羊绒手套织补订单,“这副手套,客户已经用了很多年,破洞很大了都不舍得丢。”梅姐说。
客户把手套照片发来时,梅姐就知道会很费时,要织补得好看也会很不容易。
“干嘛不索性新买一双呢?”接单后,梅姐多问了一句。没想到这一问,却问来一段故事。
梅姐的店开在杭州西湖区甲来路上,她只在冬天开店,租金是3万半年。她在闲鱼平台上也开通了自己的账号,闲暇时还会接一些零散订单。
这双羊绒手套主人,就是通过闲鱼平台联系上了梅姐。起初,梅姐内心是拒绝的:一方面,破洞太大需要花费的时间太长;另一方面,织补的价格高,可能重新买一双手套都够了。
这两方面原因,梅姐也告知了客户。
谁知,这位客户说,“只要能修补好,贵点都没关系,这手套寄托了我与闺蜜的友情,早已超越了它本身的价值。”
听到这样的话,梅姐心中一动,决定试一试。
2月10日,她开始动手织补。前前后后三天才完工,累计花费十个小时,“对于织补来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织补本身的过程是不难的,只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就行了,藏线头才是最麻烦的。”
手套的破洞位置在虎口处,梅香莲要从手套上取线,再织补到手套的破洞上。拆解线头之后,要藏线头,补上破洞之后也要藏线头,光是藏线头这一工程,就可能花了5个小时的时间。补完之后,梅姐说自己腰酸背痛,“真是不容易,最后收了200元”。
这双手套对于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15日上午,钱报·小时记者联系上了手套的主人李女士。
李女士今年38岁,来自江苏常州,大学时在上海求学,毕业后就留在上海工作,就职于一家建筑公司。在上海的七八年时间里,她结识了同事兼闺蜜王萌(化名)。王萌来自东北,两人年龄相仿,脾气性格也比较像,一来二去就熟络了起来。
这双手套,在李女士记忆中,是2014年冬天跟王萌逛街的时候买的。
2015年,李女士因为工作调整离开上海来了杭州,“我和爱人在上海买了房子,儿子在上海上学,王萌也还在上海。到杭州,我相当于就是一个人了,虽然周末会回上海,但总会觉得孤独。”
每年冬天,她都会戴上那双手套。几年下来,手套自然有了破损,“这双手套很暖和,破成这样了,其实保暖效果也没那么好了。最重要的是,我现在异乡打拼,有很多辛苦和低谷的时候。看到手套就会想起王萌对我的鼓励,也会让我想到在上海的记忆,不舍得扔。”
去年,李女士找了不下5家织补店,店家都因难补拒绝了她。今年,李女士又拿出手套,还是想补,“我就想稍微补一补,能正常戴就行。没想到梅姐补得那么完美,我真的很高兴啊!”
其实,这双手套当时买来的价格也就200元。手套“重生”一事,李女士第一时间告诉了闺蜜。两人又一起回忆了那年一起逛街的光景,温暖又真实。现在,虽然两位闺蜜见面的时间很少,却总时不时会给对方安慰和鼓励。(记者 边程壹)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