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 >
水族马尾绣与剪纸:非遗出山助力民族文化传播
2022-01-12 08:56:03   来源:贵阳晚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日,锦绣种子计划“我和非遗有故事”第一期:水族马尾绣与剪纸,在青云市集“水仙马尾绣”举行。本次活动围绕水族马尾绣与汉族剪纸展开,内容包含现场录制非遗技艺马尾绣、讲述马尾绣的故事、解说马尾绣的技艺、手工技艺体验加直播、“非遗访谈”沙龙等。

马背上的民族

世代相传的技艺

水族马尾绣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传承上千年,有刺绣“活化石”之美誉,并于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尾绣是中国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以丝线缠裹马尾盘在描绘好的花纹轮廓上,再根据轮廓线绣出各种图案的特殊刺绣技艺。

马尾绣传承人张艳婷告诉记者,水族自古就崇拜马,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有养马赛马的俗,马尾绣也应运而生。水族刺绣在水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处处可以见到马尾绣的踪影,例如背小孩时用的背带,脚上穿的绣花鞋,围腰和胸牌等等。

水族的女孩从小就在长辈的精心传授之下学刺绣和剪纸,一般在10岁左右就可以独自完成小型的刺绣工艺品。“甚至在我们水族,男方讨媳妇,最看重的不是水族妇女的外貌,而是女方刺绣好不好看、有没有一双巧手。这也足以证明水族马尾绣在水族的地位。”张艳婷笑着说道。

非遗出山

助力民族文化传播

访谈现场,张艳婷还向记者展示了宋水仙女士(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带领其绣娘团队,首次运用水族马尾绣进行皮上刺绣的一款包。

据介绍,想要完成这样的一款作品,要满足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第一就是因为马尾绣的线很粗,包含了三到五根的马尾毛,外面还要缠绕彩色丝线,所以必须要求使用韧好的头层牛皮。第二个就是在皮上刺绣都是一针一个洞,一点点的失误都会影响最后的呈现效果,所以对于专业技艺要求极高,只能由马尾绣的高级绣娘来参与制作。

“当时我们做这款产品的时候,水仙老师带着五六位绣娘,花了两天三夜。后来我看有的绣娘手指都磨出了血泡。”张艳婷补充说道,这也是水族马尾绣的一次文创产品开发尝试。

“在大家看来,都不理解我们为什么把这家店开在市区,因为以往非遗手工艺品都是依托景区庞大的人流来进行销售,可我就是想要迈出这一步,让大家看看非遗也可以被当成快消品来销售。只有被市场认可,才能够真正地持续传承和发展非遗。”水仙马尾绣设计师韦祖滔告诉记者。

参与本次分享的新媒体创业者王东友表示,之前他对于非遗的认识只是简单停留在剪纸、刺绣上。直到今天通过张艳婷老师的讲解,才更加深刻地了解非遗。以后,他也会运用新媒体技术,助力贵州非遗的传播,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非遗。

水仙马尾绣团队中,有高、中、初级绣娘共121名,有国家级传承人、省级传承人、州级传承人以及县级传承人,马尾绣文创产品的开发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也给绣娘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据锦绣种子计划负责人杨春女士介绍,锦绣种子计划以传播、科普贵州民族民间及非遗文化为主题,讲述贵州省17个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以贵州品牌故事助力贵州民族手工艺产品更好地拓展市场,扩大影响力。(记者 田野)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