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 >
文学与影视紧密相拥 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
2022-01-11 08:17:04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刺杀小说家》《兰心大剧院》《第一炉香》《赘婿》《小敏家》《对手》……2021年很多热映的电影、热播的电视剧,背后都有文学的身影。文字为画面提供了想象的土壤,而画面又为文字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成功的改编会保持小说原有的气韵,让小说里的故事走得更远。

文学与影视相得益彰

年来,青年小说家双雪涛声名鹊起,已出版《翅鬼》《聋哑时代》《原上的摩西》《飞行家》《猎人》等作品。双雪涛的写作是深沉且严肃的,他获得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授奖词中如是写道:“在围剿现实的寒冷征途中,他在语言、结构、叙事节奏等方面,获得了愈发精巧、成熟的驾驭能力。身为小说家,他锋利地划开了阴谋之下的纯真、躲闪之中的深情,让衰落的城市、渺小的边缘人,双双收复他们失落的自由和梦想、爱与尊严。”

这样的写作自然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圈层,但是电影的改编打破了文字风格的那道墙。双雪涛笔下的故事经过电影的重新演绎,更加具有大众文化的意义。其中,收录在小说集《飞行家》中的作品《刺杀小说家》便被改编为同名电影,于2021年春节档上映。

双雪涛曾在微博发长文,表达他与电影《刺杀小说家》导演路阳的惺惺相惜,他们同样怀抱希望,为梦想疯狂,而这正是人生的意义所在。“这个电影不只关于创作者的力量,也关于我们人生的意义悬于何处。希望大概率是一种幻觉,可这也是我们几乎唯一可以依仗的东西,为了这个幻觉,为了这带有羽毛之物,我们可以把自己燃尽,可以把生命缩短,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电影,小说,在银幕上前所未有地汇成一流,用所有理智和物质所企的幻想,这就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虹影的《上海之死》与横光利一的《上海》则被导演娄烨集合而成了电影《兰心大剧院》。看过电影的读者会发现,小说的结构被改变,内容也进行了重新衔接,但是精神内核与意蕴气质依然,甚至因为具象的色彩和表演而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021年的爆款电影《长津湖》同样有一个文学母本,即小说《冬与狮》。但是电影的呈现和容量远远超出了小说的表达,相较于文字,显然那些更有质感的镜头让故事的呈现更加残酷和悲壮。

正在热播的都市谍战剧《对手》改编自王小枪的同名小说,郭京飞、谭卓、颜丙燕、宁理等演员的精彩表演,让这个原本有些神秘的故事变得十分“接地气”,备受观众好评。好的小说创作遇到好的影视团队,文学与影视便会相得益彰。

两种表达的冲突

成功的改编从来不会破坏小说原有的气韵,而是锦上添花,帮助小说里的故事走得更远。但并不是所有的改编皆是如此,导演许鞍华对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的重新演绎便遭到了读者和观众的质疑。原著小说讲述的是女学生葛薇龙一步步自愿走向堕落的故事,而电影的主题表达则是“爱而不得”,将女在特殊社会背景下出于现实虚荣的主动选择和那些凡的欲望心思改为一种被迫的无奈,使得原本小说中关于人深度变成了当下某种流行的肤浅爱情故事。

文学的影视化改编总是有诸多风险,其中便包括《第一炉香》所遇到的两种表达的冲突。很多导演喜欢对小说进行第二次完全个人化的解读,将小说当作表达自我的一个工具,而非忠于原著,去呈现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当这两种表达之间发生曲折的误解,未能就最终的故事内核达成一致时,必然会遭到舆论争议。原著读者必然捍卫原著小说,而影迷或许更喜爱他们的导演创作,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不会在舆论场中并行不悖,而是发生激烈的碰撞。

这样的情形往往出现在对文学名著的改编上。经典的文学作品珠玉在前,而影视化改编只能超越,否则便会被视为庸甚至失败。

无论改编得是否成功,都不妨碍文学与影视的关系正在变得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倾向于直接从文学文本中寻找故事,从而使得一些作品在出版伊始便具有了影视化计划,二者之间正在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化链条。比如艾伟的新作《过往》,影视化改编已经同步进行,读者在阅读小说后不久,便能见到一个影像版本的故事。

艾伟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改编的一种认可,并认识到文字和画面在表达方面的互补,他说有些素材细节并没有运用到小说里,但是据电影制片方说,他们使用了。“因为电影是镜头语言,只要有一个镜头就解决了。但小说要把这件事情写清楚并写得有张力,需要很多笔墨去渲染气氛,这会让现在进行时的故事处在中断状态,分散力量的积聚。”

好的故事会等待

2021年,网络文学依然是影视化改编的富矿。无论是年初的爆款剧《赘婿》还是最热播的《小敏家》,都改编自网络小说。与对文学经典的改编不一样的是,网络文学的影视化改编鲜少与原著保持一致,往往会经历一番大刀阔斧的修改,甚至包括一些重要的人物角色走向和故事结局。

这也是文学影视化改编的一个有趣现象。如果说一些严肃的文学作品可以借助影视的力量打破阅读圈层,从小众走向大众,而网络文学显然本身便是一种大众文化的存在,其所设置的门槛已经在尽可能容纳最多的读者。可是,当它需要通过另一种媒介语言呈现,面对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大众时,依然需要通过乎颠覆的修改来适应。

比如电视剧《小敏家》便与原著小说大不相同,后者所呈现的现实悲苦被消融在都市轻喜剧的乐观融洽里,即便是激烈的人物关系矛盾最终也会被进行一种幽默的解构。很多时候,读者会轻易产生代入感,而观众就很难将自己代入剧中的某个角色,特别是同龄的角色,因为面对大多数剧情时,他们发现自己完完全全成了一个“看笑话”的旁观者。或许影视剧的改编是想更加接主创团队的气质,并希望观众在一种轻松的观感中思考现实,可事实上,观众更多是看到了一出悬浮于生活之外的夸张喜剧。

2021年,文学与影视紧密相拥,同样的故事进行不同方式的演绎后,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这显然不只是量的增加,还是一份阅读指南,打破了中间的墙,看到一种文化之外的另一种文化。纵然不是所有的影视化改编都会成功,但这丝毫不会减弱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好的故事就是好的故事,它会静静地等在那里,等来懂得它的读者,以及后来也懂得它的观众。(记者 江丹)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