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环球 >
如何让垃圾分类变成“分内事?”椒江区全域推行垃圾分类“刚性约束”
2021-12-01 08:00:15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如何让生活垃圾分类这件“麻烦事”变成市民的“分内事”?日,椒江区给出“新解法”——全域推行垃圾分类“撤桶并点、两定四分”工作,并“重拳”执法,对未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市民,予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立案处罚。“真罚”时代的来临,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刚约束”。

或许,有些市民不太适应“被强制”,认为垃圾分类有赖个人自觉、外化于行,严厉处罚未免“用力过猛”。“真罚”启动,与市民原有的观念惯、行为惯产生碰撞,可以理解,但罚不是目的,以罚促改才是初衷,如同“醉驾入刑”,通过重处罚、严执行,倒逼车主提高意识、改变陋。况且,罚不仅是一种警示教育,更是一种压力传导,如果越来越多市民按照法规标准进行垃圾分类,那么“被强制”的不适感就会大大减轻,反之这种压力就会一直倒逼个体规范行为。

一民之轨,莫如法。事实上,以“刚约束”倒逼垃圾分类意识提升有“迹”可循。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垃圾分类仅靠正向激励和“软倡导”不够,还要辅以重典,不折不扣执法,让垃圾分类成为市民生活的“必须”而不是“可以”。日本将垃圾分类做到了极致,其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条文之多,量刑之重,堪称世界之最,如乱扔垃圾被“抓现行”就会收到10万日元的罚单,要是在垃圾收集区乱扔更严重,将被起诉入刑,而且日本法律规定公民有举报胡乱丢弃废弃物者的义务。台湾的台北市搞垃圾分类,既制定法律法规,又印制大量垃圾分装专用塑料袋,市民每天必须将家里的垃圾按要求分类装专用袋,如有违反,则会处以数千元乃至上万元新台的罚款,有的台北市民因出差,当天没法分装处置,就将垃圾打包塞入冰箱防止出现异味,在此高压之下,仅用了4个月,台北市就实现了垃圾分类全覆盖。

在垃圾分类推进困难重重的当下,用“刚约束”很有必要。人的道德血液并不总能自我生成,如果缺乏强有力的强制措施和法治约束,很容易在惰或私利的驱使下不按规矩出牌。不断完善强制措施和法律法规,让不讲规矩者受到法律的惩罚,那么,在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之下,就会自觉做到垃圾分类,进而形成“日用而不觉”的行为惯。同时,通过严格的、系统化的监督管理措施,也能强化个人和家庭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的社会责任,让公民真正参与到这项全民工程中来,而不仅仅是把垃圾一味扔给别人处理。当然,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强制垃圾分类的法规措施不只是针对个体,相关单位以及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机构也都是“强制对象”,对垃圾分类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易及难,试点先行。椒江率先在全市全域推行垃圾分类“撤桶并点、两定四分”工作,决心很大,部署严密,实施上既有路线图,又有时间表,给有关部门戴上了“紧箍儿”,让市民有了紧迫感。期待,全市各地从中借鉴经验、少走弯路,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有针对和可操作的垃圾分类新路子。如此,假以时日,一定会让垃圾分类这件“麻烦事”变成市民的“分内事”,有效解决“垃圾围城”的发展困境。(陈飞鹏)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