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滚动 >
“瓷的精神”——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精彩活动集锦
2022-04-22 09:53:34   来源:壹点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2月28日下午,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获奖艺术家创作交流会举行。此次展览获奖艺术家及相关艺术界、院校、企业代表参加了交流。

交流会上,大家就陶瓷艺术发展、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国际影响力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获奖艺术家还现场分享了创作心得及从艺感想,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据悉,本届双年展共收到来自全球各地的2360件参展作品。不同国家、不同界别和身份的专家,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线上和一轮线下实物评审,对器皿、雕塑、绘画、装置、影像五大类型的作品作出独立的学术评判,最终评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06件入围作品。

据介绍,入围参展的206件作品全面反映了过去几年国际范围内当代陶艺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新材料、新工艺在新时代的应用与表达,工艺技术的当代转换与美学阐释,以及跨文化、跨区域呈现出的区域材料的文化属性等。

2月28日下午,“瓷的精神”——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系列学术活动——“陶院现象”主题对话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艺术实验大楼学术报告厅举行,该校邀请陶瓷艺术人形师兼人形绘妆师红柿(原名谷文琢)以及其他几位知名艺术家上台进行了精彩的对话交流。

在中国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中有一个特殊的、具有个案价值的典型性案例,这就是“陶院现象”。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前身“景德镇陶瓷学院”的诞生与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状况和历史命运密切相连。在上世纪80年代左右,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这所高校培育出了一批如今活跃在中国美术界、颇富创新精神的著名艺术家。同时,还涌现出在全国多所重点美术院校担当重要领导职务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业绩具有艺术的时代性、创新性和文化的巨大影响性。

“陶院现象”展示着强劲的文化自信,体现出具有中国立场、全球视野的文化高度;散射出“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的勃勃生机。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陶院现象”必将更充分地展现出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进一步彰显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艺术精神。

2月28日下午,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馆一楼,“百川汇流”陶瓷非遗进校园驻场表演现场吸引了众多学生驻足观赏。来自景德镇的大件器物拉坯、手工雕刻、泥条盘筑、捏雕、印坯、青花、古彩、扒花及瓷用毛笔制作等非遗传承人,与从事宜兴紫砂、醴陵釉下五彩、佛山瓦脊、山东黑陶、龙泉青瓷、德化白瓷、建阳建盏、云南慢轮制陶等各陶瓷非遗代表共同进行驻场创作,与全体师生共同分享中国各地陶瓷非遗的精彩。

2月28日晚,“万物·生长”国际陶瓷电影展播开幕式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实验大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活动现场举行了《民窑的声音》《传统泥片贴筑制陶工艺研究及影像记录》《西南陶纪》等影片展播和颁奖典礼,随后举行了“过去与现在——陶瓷影像创作杂谈”“陶瓷影像的魅力”讲座。

据了解,“万物·生长”国际陶瓷电影展播为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的平行展,共从世界各国征集到近40件作品,参展艺术家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示了陶瓷电影的独特影响力。这既是加快推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有力举措,也是让世界感受到千年瓷都景德镇、百年学府景德镇陶瓷大学为推动现代陶瓷艺术繁荣发展的责任和担当。主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展播,能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嬗变的智慧和兼容并蓄的胸襟,进一步推动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世界陶瓷文化交流和发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