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冬奥会推出的“冰墩墩”数字藏品,一经发售,便被抢的供不应求。
那么,除开投机炒作,对于数字藏品,我们究竟买的是什么呢?
01
对消费者而言
数字藏品有哪些价值体现?
数字藏品可能会颠覆人们几百上千年的收藏形态。传统意义上的收藏,都是实物形态,比如珠宝、玉器、艺术收藏品等等,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拥有一件藏品。而数字藏品是一个技术性的变化,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特定的艺术收藏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放进我们的网络账号。
对于个人而言,数字藏品有哪些价值体现呢?
(1)数字化:因为其唯一的数字标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2)透明化:在区块链上可追溯,保障交易的过程透明化;(3)稀缺性:每一款藏品的发行都是限量的,这也可以保障其稀缺性;(4)真实性:可流转,杜绝假冒伪劣。
02
数字藏品有哪些优点?
所谓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的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
为什么数字藏品在年轻人的圈子里越来越过?这就得从数字藏品的优点说起:
(1)数字藏品有收藏价值。
跟传统收藏圈子一样,数字产品的存在虽然依靠区块链,但是同样跟传统的藏品一样,有其文化价值以及升值空间。
(2)数字藏品价格亲民。
往往一个数字藏品的价格在几块到几十块不等,这是现在年轻人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承担的付出,比起古董字画之类的动辄几万几十万,数字藏品有其特有的收藏优势。
(3)数字产品易于保存。
既然是依存于区块链,那么只要区块链存在,数字藏品就能一直流通下去。不像传统藏品,受时间、空间、保存方案所制约。
03
买的是未来数字世界的权益
在2021年9月份,NBA球星史蒂芬·库里花了大约116万人民币的价格,买到了属于自己的NFT头像,而像林俊杰这样的歌唱界名人,也花费不菲,在元宇宙上买了属于自己的虚拟地块。
在元宇宙中,数字藏品也是一种数字资产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它是现实资产的数字权益认证。随着元宇宙的建设需求变得越来越强烈,数字藏品作为链接现实世界和元宇宙世界的桥梁,自然也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数字藏品并不仅仅是一部分人当作投机、套利的工具,购买数字藏品,其实背后还有不少的附加价值产生,比如一些平台的赋能,一些实体纪念物的投放,以及一些线下见面交流会的参与资格等等。
第一步:找寻数字藏品平台
2022年数字藏品平台逐渐爆发式增长,各种平台五花八门,尽管这一市场关注度很高,什么都可以炒作,可是选择优质的平台依然十分重要。
1.平台背景。挑选一个新平台之前,一定要去查看一下平台身后企业的状况,倘若业绩优良,财产比较大,有相应的项目投资(国营企业),表明这一平台较为靠谱,有一点背景。因而,就不要担忧平台会老板跑路的风险,是可以玩的比较稳定的平台。
2.平台的运营。我将平台的营运分为两个点:宣传和技术。最先是宣传策划,平台营销推广做的好,吸引住大量玩家,引进大量资产,比较稀有的藏品自然会涨。可以仔细观察平台微信公众号历史时间文章的阅读量变化来估计平台的关注热度的变化,还能查看微信指数。第二个层面则是技术,平台自身是借助于小程序,或是有着自身的网页,或是有单独的手机app,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得出技术上的差别,身后体现的当然也是集团公司的整体实力。合理布局的前端开发,在遭遇很多的客户与此同时抢购商品也不会立即奔溃的平台一定是有能力的。
3.平台的胆量。这怎么说呢,玩得数字藏品大多数便是因为挣钱,沒有多少人是确实因为喜欢这一藏品而下手的,大家看见的全是它的炒作的价值,那麼,沒有二级市场如何炒作,可是在现阶段的形势下,开启二级市场是须要胆量的,平台必须有勇气。拥有二级,才可以见到藏品升值,能赚到钱,而不是像鲸探那般,二级未知(自然不是说不太好,仅仅要想品尝到甜头,还是得在现在开二级的平台)
第二步:了解熟悉玩法在进到平台后,观查平台的网页,首先先进行信息的申请注册等工作中,进到个人中心,递交实名验证,设定支付密码,在钱包页面加上储蓄卡,这种流程完成后,这个平台的基础设置就好了,随后你就可以进到销售市场选购。
三,逻辑无论这一平台发售创世产品,给予优先购,或是别的的赋能,我觉得实质上抢首发和玩二级的2个招数。只是首发在现阶段看来是稳赢的,因此首发会影响二级市场中哪些有优先赋能的产品。
今年2月,鲸探对违规转售的用户进行限制转增的功能,3月再次对数百名用带有插件和脚本等第三方软件抢购的用户做出处罚。鲸探强调,如果发现用户在平台之外以构成犯罪活动的方式组织交易,将“通知警方并将(细节)移交司法机关”。
腾讯也正在收紧数字藏品的政策,今年开始,微信小程序下架了一批数字藏品平台的小程序,包括西湖一号、唯一艺术、洞壹元典等平台。对于唯一艺术,微信的封禁理由是“由于涉嫌绕开、规避或对抗平台审核监管,已暂停服务”。
随着监管的完善,行业逐渐步入成熟,在各大平台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数字藏品也正在用技术为民族文化赋能,激发文化产业的新活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