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一老伯体内
取出3只活的蜱虫
又到蜱虫咬伤高发季
(相关资料图)
近期市区已有20多人中招
医生提醒:
被咬伤严重可致命
去户外活动千万要小心
▲患者体内取出的蜱虫
据了解,患者李老伯(化名)家住莲都区南明山街道,几天前曾上山活动,因右脚被蛇咬伤于5月22日被送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动物致伤诊疗中心治疗。然而,医生在为他检查身体时,却突然发现他的后背有一枚蜱虫。于是,他当即为李老伯做了一次全身检查。
经过仔细检查,医生在李老伯的右肋部和右大腿前侧又各取出了一枚蜱虫,而且都是活的。“在患者身上同时发现三枚蜱虫,而且还都是活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李老伯的主治医生上官培鑫告诉记者,由于蜱虫的唾液有麻醉效果,即使它叮在患者身上,患者也不一定有感觉,但如果不及时拔出,就会有引发并发症的危险,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
上官培鑫介绍,眼下正是蜱虫活跃季节,近段时间以来,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已经接诊20余例被蜱虫咬伤的患者。这些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曾到野外活动,如郊游、扫墓、下地农作等。由于送医及时,他处理的几例患者都属于轻症。大部分患者都是在自己拔除蜱虫时拔断了,蜱虫头部还深埋在皮肤里,于是前往医院就诊。
虽然
目前市区的这几例患者都是轻症
但蜱虫咬伤的危害
可不能轻视
此前
媒体曾多次报道
蜱虫咬伤致人死亡的案例
被蜱虫咬伤的危害是什么
如何才能避免被蜱虫咬伤
请看这里
↓ ↓ ↓
小蜱虫,大危害
蜱虫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动物患病,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
当然,并不是一旦被蜱虫叮咬就会导致疾病。一般被蜱虫叮咬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多数较轻微。但有时也可引起严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一种病毒病),病死率可超过10%,一定要引起重视!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可显著降低疾病重症率和病死率。
户外做好防护,别被蜱虫叮咬
当我们不得不进入蜱虫主要栖息的草地、树林等环境中时,要做好以下防护,保护自己不被蜱虫叮咬。
√穿长袖衣服,避免裸露皮肤。
√ 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里,防止蜱虫从缝隙钻入。
√ 穿浅色衣服可让附着在身上的蜱虫无所遁形。
√ 不要穿凉鞋,有效防护足部。
√ 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防止蜱虫附着。
√ 进入室内前认真检查,防止通过衣物和宠物把蜱虫带回家。
不慎被叮咬,这样处理
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或地面发现蜱虫,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能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如皮肤不慎接触蜱虫,尤其是接触蜱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如出现发热等不适,应尽快就医。如果被蜱虫叮咬,重要的是要尽快去除蜱虫!勿使用蛮力,请谨记以下步骤:
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将蜱虫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不要扭曲或猛拉蜱虫,这会导致蜱虫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人体皮肤中。也可先用酒精喷涂在蜱体,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
如果蜱虫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人体皮肤中,用镊子取出口腔部分;如果不能用镊子轻易地取出,也不要过于担心,可不取出,让皮肤愈合。清除蜱虫后,用碘酒、酒精或肥皂和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有条件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处理。
特别提醒小伙伴,被蜱虫叮咬后,如果出现发热、乏力、头疼等身体不适,要尽快就医,告诉医生被蜱虫叮咬的情况、叮咬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
进入草丛、灌木丛
或树木繁茂的地区
请多注意!
游玩后,及时检查身体表面和衣物上
有无蜱虫附着
回家后最好能够及时淋浴
让蜱虫无处藏身!
作者:记者 吴启珍 通讯员 徐奕 赖林杰 部分内容综合中国疾控动态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