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城市 >
当前聚焦: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孩子是爱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
2023-04-24 10:15:57   来源:丽水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也叫“拒绝体罚日”。这个日子的设立,旨在倡导正面管教方法,对待孩子多些引导与尊重,多点耐心与宽容,拒绝粗暴的体罚。

在教育孩子上,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之说。现在也有家长坚持“棍棒教育”,特别是在80后和90后的童年里,多多少少都挨过几顿打的,只是打屁股还是打手板的区别。如今,家长群里越来越内卷,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条路上,面对孩子出现忍无可忍的情况,家长能否忍住打孩子的冲动,该怎样正确教育孩子呢?


(相关资料图)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孩子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的话题,“棍棒教育”是否还适应当下,是否真的有用,是否真的应该呢?

记者调查

67.3%家长曾“打”过孩子

六成家长认为打孩子对成长没帮助

对于“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在家长群里发起了调查,共有136位家长参与调查,其中有109位家长并不知道有这个节日,占了80%,只有27位家长听说过,但节日设立的缘由和意义并不太了解。

调查中,有93位家长表示自己曾打过小孩,占67.3%,43位家长表示没有打过小孩,占32.7%。在打小孩的家长中,有36.3%的家长主要打小孩的屁股,21.7%的家长打腿,17.8%的家长打手掌,24.2%的家长打其他部位,并没有家长打孩子的头。至于为什么打孩子,六成家长表示因为孩子犯错误,两成是由于孩子不专心学习,一成是因为孩子贪玩,也有一些其他原因。

在“你认为打孩子后,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帮助吗?”这一问题的调查中,有28%的家长认为“还是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他就会长记性了”,16%的家长表示“一般般,打后的效果短暂性是可以的”,也有66%家长认为“没有帮助,打后我自己会更懊恼”。

家长陈先生是一个80后二孩爸爸,家有一个读初二的女儿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据他介绍,自己小时候也挨过父母不少打,有时候是因为调皮捣蛋,有时候是因为学习不认真。“虽然这些儿时的挨打经历现在已成为谈资,对自己也没什么心理伤害,但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改观。”陈先生说,现在的孩子脾气都很大,稍微说几句就会有一大堆理由来对峙,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地听从家长的话语。

陈先生介绍,自己在和孩子对峙的过程中,因为孩子不听从,自己的情绪就很难控制,难免会出现打孩子的情况。“我也不是很狠心的、很用劲地打他,真的是火一下子上来控制不了才会伸手打他,等自己冷静下来有时又会后悔。”陈先生说,当时就是想吓唬一下,是不情愿的,他自己也知道当时的情况很难让孩子改变做好,特别是在学习上,逼着孩子学是学不好也学不进去的,只能勉强地应付而已。

的确,像陈先生这样的情况在不少家庭里会发生,好在家长打的行为只是少数的、短暂的。如果有些家长控制不住自己,长期的以“棍棒教育”自称,可能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据《儿童发展》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包括打屁股、打手心、罚站、罚跪、鞭打、蹲马步、操场蛙跳等在内的体罚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可能与更为严重的暴力产生的影响相似。也有研究表明,有童年创伤经历的人比一般人患上焦虑症的概率高出2.4倍,患抑郁症的概率高出3.6倍,甚至健康问题也会更多。

家庭教育专家

家长需注重情绪管理

言传身教和有效沟通才是王道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打骂吗?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记者也采访了丽水市家庭教育学会讲师团讲师、丽水市文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谢淑俊,她说:“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不需要打骂的,打骂只会让孩子增加对家长的厌恶感,更加消极地面对学习、交友、习惯等各个方面。”

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的引导、纠正、培养孩子呢?谢老师表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是不同的。学龄前的孩子还不能接受家长讲道理的方式,只会按照自己的感受去处理,家长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尊重、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谢老师认为很多家长往往因为学习问题与孩子产生矛盾冲突,家长只是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感受。“这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家长应该反思是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他种下了除了学习以外的梦想种子,而不是只顾孩子的学习。”谢老师说,如果孩子一旦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听从家长的话就会摆烂、躺平,甚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自己的情绪,叛逆的心理直接导致与家长发生正面对峙。谢老师介绍,青春期的孩子常常因为手机问题与家长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家长做好情绪管理,积极引导,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孩子出现过激的行为。

“面对孩子出现的不好举动,家长的确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生气、抑郁、内疚等不良情绪,这就需要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该如何管理呢?家长可以通过改变认知、呼吸调节、正确认识压力、开拓眼界、提升格局、音乐调节等小妙招来调整,不要在情绪里表达,而是学会表达情绪。”谢老师说,情绪好的家长会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最温暖的爱,同时,家长的好情绪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从而让孩子建立高自尊。自尊水平越高,孩子就会越自律。

也有家长认为,面对孩子犯错,走上弯路,该怎么及时纠正和帮助呢?谢老师认为,有效的沟通、正确地处理情绪和言传身教很重要。

“有效的沟通是情理结合的,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出发点和需求,才能提点和分析孩子的问题,并告诉他们这样做为什么不对,会造成什么后果,有什么影响等,在平等和尊重中交流,对孩子今后的为人处世也是很有帮助的。”谢老师说,正确的情绪处理可以参照上述说的情绪管理小妙招执行。

此外,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成长最好的老师和榜样。谢老师说,在家庭中的亲子模式会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中的交流方式,父母平时的聊天方式,做事的方式和态度,都会被孩子收入眼底,从而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待事情的方式方法,只有健康、积极向上的亲子关系,才能培养出一个性格阳光、活泼开朗的孩子,在面对学业和竞争压力的时候,能够从容面对。

科学引导熊孩子

以“教”代“打”,以“奖励”代替“惩罚”

老师们的奖惩方式很新颖

除了家长会打孩子,面对熊孩子,我们也不难看到不时有老师体罚学生的新闻见诸报端。那么老师们面对熊孩子,如何以“教”代“打”,以“奖励”代替“惩罚”?丽水两位班主任的做法还是值得大家借鉴的。

在遂昌县实验小学502班,班主任黄小萍进行了班级积分制的探索实践,她以“优化大师”为例设置了学习评价积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专属账户,并邀请家长加入评价系统,

英语上课认真+2分,数学口算进步+2分;帮助同学+5分,家庭作业不认真-2分……各科教师通过评价语和积分在孩子的账号中留下印记,实现沟通随时随地。让家长也能知道孩子在校表现,以便在家协助学校做辅助教育,达到家校共育共赢。

“我们的这个积分评价制度的操作性还是很强的,孩子们就像往自己的‘勤奋银行’里存款,积分越多作用就越多。”黄老师说,班级积分每周兑换一次,每周一按上周总积分从高到低排午餐就餐队伍,周一成了同学们学习备受鼓舞的一天,每周都是新的开始。每个月积分最高的前十名被评为“班级十大杰出少年”。

此外,黄老师还不定期的按总积分进行零食拍卖或者是兑换小礼品,兑换之后积分依然在账上。“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经常性地提醒孩子记住自己奋斗的脚印,品尝努力的味道是甜的。”黄老师说,引导学生努力向上,奖励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为了让兑现充满仪式感,他们班每月给“班级十大杰出少年”奖励一份奖品、一张奖状,并在班级群里表扬。

同样,在上海世外教育附属莲都区长岗背小学201班,他们的奖励方式是“孵蛋”!201中队为白鹭中队,开学初,班主任张璐琳在教室一角开辟出一块“白鹭之家”——在一个大大的篮筐中躺着39颗白鹭蛋。每个小朋友根据自己学号认养一颗白鹭蛋,当自己成绩达到一定要求时,例如坚持写日记、被老师表扬等都可以得到一朵红花为白鹭蛋赋能,积攒的能量越来越多,就可以给自己的白鹭蛋升级,从白鹭蛋到破壳蛋,从破壳蛋到小雏鸟,从小雏鸟到小白鹭……甚至还可以多领养一颗白鹭蛋。

“我之前好想好想破壳呀!可是还差好几朵赋能花,后来我每次练习都很认真,最终我不但给我的蛋破了壳,还拥有了一只可爱的小雏鸟呢!”鈄章程同学说,在201班,同学们因营养“宠物”而开心,更因自己的“小白鹭”而努力进步。

张璐琳老师说:“我们中队以‘白鹭’为名,所以想让孩子们学习白鹭展翅追梦的精神,增加一些对白鹭的新鲜感和体验感。刚好白鹭一步步的生理成长和小朋友一点一滴的精神成长非常相似,所以采用了这种‘孵蛋’的方式激励孩子们努力向上,同时也增加了孩子们对班集体的归属感。”

记者手记

教育是在耳濡目染中熏陶出来的,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少家书家训,从《戒子书》里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傅雷家书》中“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这些都是我们家长“言传”和“身教”的典范。 

孩子是爱出来的,不是打出来的,“国家不打小孩日”的宣传只是提醒,我们不能依赖每年的这个节日,也不应让“今天不打,明天再打”的调侃变为现实。希望家长在心中装上警铃,时刻提醒自己,转变观念,拒绝体罚,对待孩子有更多的尊重和宽容,让孩子们活在充满爱的童年里。

作者:丽水日报记者 吕恺 通讯员 吴系阳 苏佳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