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城市 >
全球观焦点:这些弹片,是他一生的勋章
2023-04-14 10:24:49   来源:丽水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不久前,95岁的梅裕长顺利出院。

此前,他因不慎摔伤,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进行右髋关节置换手术。和别的手术不一样的是,主治医生陈叶荣同时取出留在老人体内70余年、距离体表十几公分深的多块弹片。

梅裕长体内缘何会有弹片?70多年前,他经历了什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循着这些弹片带来的疑惑,抗战老兵梅裕长的一生徐徐展开……

“枪响就不害怕了”

1928年,梅裕长出生于景宁大漈乡潘宅村。

参军入伍那年,他刚刚21岁,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三次荣立三等功。在梅裕长的一生中,这是一段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红色时光。即便如今已步入鲐背之年,当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时,他依然眼含热泪。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

次年3月,梅裕长跟随大部队出发,从上海坐火车前往东北,就这样,他背着行囊,“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他的记忆里,“那时的森林很茂密、朝鲜人民很热情”。

抵达朝鲜境内后,他的任务是挖坑道。因为要躲避敌人白天的巡视攻击,他和战友只能昼伏夜出,白天埋伏在森林中,天黑了再进行作业,一连挖了两个月。挖好的坑道,变成了志愿军战士的“家”:四五百名志愿军白天住在里面,躲避侦察和进攻,夜晚再与敌人作战。

很快,战火纷飞中的朝鲜大地,变得千疮百孔,一片狼藉。

后方物资经常送不到前线,饿得受不了时,志愿军战士只能就着雪块吃两口冻得梆硬的土豆充饥,“吃之前还要先放在腋下捂热”。“有一次被困在坑道里20多天,我三天三夜没喝过水。”回忆起住在坑道的日子,梅裕长感慨万分。

“往前冲,敌人死;往后退,自己死。只要手上握着枪,枪响了,我就不害怕了。”一天夜里,敌军先后发起三次轰炸,炮弹如大雨般倾泻而下,一瞬间,梅裕长就被浓浓烟尘所覆盖。在这场战役里,他与敌军殊死搏斗,身上负伤7处。

后来,腿部受伤的梅裕长,只能用两只胳膊撑着身体匍匐下山,遇到了同样幸存的连长。他被送到后方医院救治,“弹片就是那时留在了体内”。

“战友们死了,森林也没了,山上只有一棵棵烧焦的树干,像蜡烛一样立在那里。”初到朝鲜时茂密的森林已在熊熊战火中付诸一炬,梅裕长深深体会到战争的无情和残酷。

经过40多天的治疗休整后,他被调整到后勤部队,负责输送物资,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

“多为村里做点事”

“大约在1956年1月前后,国家安排我到东北兵工厂工作。”因为惦记母亲,担心她独自在家无人照料,这年5月,梅裕长申请回乡,分到了两亩地。

1957年,回到家乡的梅裕长当起了村生产队大队长;1970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负责牵头开展村里的生产发展、规划、种植、收割和收入分配等工作。当时的潘宅村,经营性收入薄弱,基本都是靠山吃山。结合大漈乡海拔高、气候湿润等特点,梅裕长因地制宜,带领全村500多人一起下地,种植厚朴经济林,带动村集体增收。

“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就在山上抡着锄头干活了,带着番薯丝饭、咸菜当午饭,一干就是一整天。”作为家里长子,严振凡时常跟着父亲梅裕长上山下地,一同劳作。冬天挖地,春天种树,他们用了一年时间在村里种植了1200多亩厚朴林。几十年过去了,这片经济林依然是带动潘宅村村集体经济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

“他很能干,有自己的思想,最重要的是,肯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梅裕长曾经的工作搭档,潘昌元担任过潘宅村村主任。在他眼里,梅裕长总是为村里大小事情奔波。那个年代的大漈乡,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通乡公路。因为交通闭塞,村民外出销售中药材、农作物只能靠肩挑人担、步行来回。于是,乡里决心修建一条连通至东坑镇白鹤村的公路。“要想富,先造路!”那段时间,梅裕长挨家挨户动员,发动村民一起参与道路建设,用双手建起了村民的“致富路”。

光有外出的路还不行,村里的路也得修。

村道改建需要借道一些村民的土地,有支持声,也有反对声。梅裕长摆事实、讲道理,挨个儿给村民分析利弊,做好思想工作。之后,他带领村民建起了一条3米宽、2公里长的村道。

“我是党员,又是老兵,应该多为村里做点事。”退伍后的梅裕长,带领村民开荒、修路、建学校、种植厚朴经济林、造茶山、建加工厂、开办村级林场、造林种杉木和竹林……“实实在在为村民办了许多好事”。

在村民潘昌友心中,梅裕长对村子的恩情,如山一般深重,对他个人也是如此。

1957年的一天晚上,10岁的潘昌友带着6岁的弟弟潘昌贤去西岸底胡桥看皮影戏。经过村头小溪时,潘昌贤不慎落入溪中,潘昌友急得大喊救命。正赶去公社开会的梅裕长听到后,不顾溪水湍急,径直跳入河里,成功将人救上岸。而多年来,他却未曾和别人提起此事。

“还想回去看看”

梅裕长与妻子育有9个子女,在外他是“公正无私、敢作敢为”的老大哥,在家中他是“不苟言笑、勤劳肯干”的父亲。

孩子们从小就知道,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对父亲分享的从军经历都有着自己的记忆——

“他特别珍惜自己的复员证、军功章,细心地用布块包裹起来,放在抽屉里锁着,不让我们乱动。”这个细节,五子梅显伟记得清晰;

“父亲最喜欢看战争片,每每看到军人在战场拼搏的场景,他都会激动地说,‘是这样的,我们当时打仗就是这样的’。”三女梅振连经常陪父亲一起看电视;

……

曾孙女蓝诗玟在自己的作文《血色森林》中写道:曾爷爷说,他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忘不了青翠山林被炸出的一个又一个深坑,忘不了千里沃土被染上的一片又一片红色,更忘不了那些曾经患难与共牺牲的战友们……

退伍回乡后,梅裕长时常感到腰腿疼痛,却并不知道自己的体内仍留有弹片,“一直以为是患了风湿病”。直到前阵子意外摔伤进行检查,真相才浮出水面: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不够,再加上缺少麻醉药,医生便让他服下止疼药,只取出了体表较浅的弹片,其它的则继续留在体内,“跟随了他70多年”。术后醒来,他对家人说:“虽然身体痛了这么多年,但这些弹片已经像我的血液一样,是我爱国的证明。”

梅裕长和弹片的故事,很快在当地传开。

浙江省养老协会、景宁民政局、景宁退役军人事务局、大漈乡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前来探望。每当这时,他总是摆摆手,一脸深情地说:“党和国家已经对我很好了,我很庆幸、很满足,不能再麻烦你们。”

接下来,子女们会将取出的弹片好好珍藏,“这是对父亲和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最高敬意与永久纪念”。

其实,梅裕长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回到自己曾经战斗的地方看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那里应该都变成繁华之地了吧。”老人憧憬着、期许着,“亲眼看看那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记者 陈炜芬 通讯员 刘婷 林典 梅江杰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