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生活 >
运动场是孩子们“微观人生” 动起来比选择运动项目更重要
2021-09-17 14:58:02   来源:文汇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如果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但是心灵却实实在在地受到了影响,潜能得到了发挥,那体育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教育。

体育可以给予孩子健康的体魄,强壮的力量,教人奋勇拼搏,也教人公平竞争;教人敢于争先,也教人团结协作;教人享受胜利,也教人接受失败。更重要的是,体育可以加深孩子对生命的理解和生活的热爱,帮助他们形成更完整的人格。培养孩子的体育精神,是给他们最好的生命教育。

让青少年儿童爱上运动,首先需要让他们“站”起来和“动”起来,变得更阳光起来。这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更团结”,在正确育儿理念的指导下,传授体育运动的技能,培养他们运动的习惯,而不是让越来越繁重的文化学习挤占孩子的体育运动时间。

运动场是孩子们的“微观人生”

很多家长忙于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为孩子的成绩而焦虑,但是,他们都忽视了:每天规律的运动才是孩子的“聪明药”。运动可以大幅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思考认知能力。

更重要的是,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吃得更多、睡得更好、长得更高、增强抵抗力,还能让孩子更聪明,帮助孩子塑造更完整的人格。

持续而有规律的运动习惯对孩子来说,除了能“苦其心志”,运动过程中的“重复”更是一种磨练——为了把一个动作做好,他们可能需要一遍遍地重复枯燥的训练。能经得住这种枯燥的孩子,将来进入职场,可能会更淡定、更踏实。

小小的运动场,对孩子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微观的人生。体育比赛让他们明白,并不是努力就能获得好成绩,也不是每一场比赛都会有绝对的“公平”。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和教育政策,以保证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为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面对不公平?如何给自己树立目标并意志坚定地去实现它?体育运动,考验的是孩子们的坚持不懈、灵活学习、团队合作、崇尚荣誉和遵守规则等让他们受益一生的素质。体育运动不仅能让孩子们体会这些生活中的大道理,提升自我的抗挫折能力,也能教他们学会与人相处之道,让他们用更积极的方式,面对自己的人生。

动起来,比选择什么运动项目更重要

当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变少,人类的运动基因由于日趋静态的生活方式而难以尽情表达之时,肥胖和慢性疾病日益普遍,而人类“雄性”特征也面临消退。以往成年人中多发的健康问题如今在青少年儿童群体中也越来越普遍——肥胖、肌肉无力、近视、体态不良和心理问题成为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五大威胁。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就是运动。

青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运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动机。有的家长希望通过运动能让孩子好好吃饭;有的家长希望运动可以“消耗掉”孩子的精力,晚上早点睡;有的家长希望通过运动提高孩子的免疫能力、少生病;有的父母希望通过运动能够改善孩子不善交际、内向的性格,当然也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成为运动健将。

但是,比选择什么运动项目更为重要的是,让青少年儿童能持之以恒地动起来。

仅以“比赛成绩”为目的,运动就不再是运动

让更多青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运动,需要关注家庭、学校、同伴、社区等相关影响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最重要因素。青少年儿童一般对应为5岁到17岁的人群,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很大。

父母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儿童,尤其是低龄儿童。即便父母只有一方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也比父母双方都不参与体育运动要好。父母自己必须要有健康第一的育儿理念,并且掌握基础的健康和运动知识,具备陪伴子女运动的时间并注重陪伴子女运动的质量,同时还要引导子女参与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监督子女日常的身体姿态和饮食行为。

当然,也不能忽视同伴和网络对他们的影响。在体育运动方面,青少年儿童可以做的是积极参与和培养兴趣。伴随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儿童需要掌握一门或多门体育运动的技能,内化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学校是青少年儿童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场所。

毫无疑问,体育运动能够给孩子以健康体魄,塑造孩子完整人格,但最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孩子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家长应该以孩子真正的兴趣为首要目标,而不是为了满足自身对某些运动的向往,或者纯粹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而让孩子加入其中。如果家长仅以“比赛成绩”作为孩子运动的第一目的,运动就不再是运动,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考试,培养出的,可能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考试机器”。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