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头条 >
8000多万小微企业,贡献60%以上的GDP,谁真正了解过这群底层小老板?
2021-12-18 09:16:39   来源:快刀财经 微信号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国家难题。

作者:王怜花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陈卫东(化名)在朋友圈宣布了公司的倒闭。

2016年,他注册了这家小微企业,主要做宠物洗护和周边产品的销售。2020年疫情以来,线下门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加上2021年接连几次闭店,陈卫东手上的资金趋紧。

他有过贷款的打算。但由于小微企业的风险成本较高,银行提出的贷款抵押物和款项费率都存在一定门槛——最终,陈卫东不得不关门。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流动的中国》数据显示,像陈卫东这样的小微企业,目前中国已超过8000万。他们占据了中国90%的市场主体,贡献了80%的就业,以及60%以上的GDP。

但这又是一群最为脆弱的商业体。无论是经济学中的黑天鹅、灰犀牛,还是任何一场小意外,都可能导致这些小微企业资金周转不畅。

贷款融资,难倒了这群沉默的大多数。

01

融资难

小微企业的生存窘境

陈卫东贷款受阻,与其公司的体量不无关系。

小微企业的业务体量、经营数据,与传统大中型企业的相比可谓九牛一毛。相应的,他们的贷款抵押物和担保也就不够足额,这放在贷款机构身上是一个风险项。

实体企业融资普遍以债权融资为主,这与VC机构进行的股权投资不一样。后者更加关注企业未来成长性,以求赚取一段时间内的估值差价;而前者更加关注企业当下的经营数据、担保条件,把控坏账风险。

换句话说,小微企业经营现状不够好,银行就不敢发放贷款。这是一个悖论,毕竟那些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基本也不会大费周折贷款。

在全国8000万小微企业中,也存在部分佼佼者因业务拓展而贷款融资。只是作为非公众企业,金融机构无法在公开数据库里有效获取企业的经营信息。要打破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就需要安排专人实地调查确认,人力及时间成本随之提升。

种种障碍下来,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在成立4年零4个月后才会第一次获得贷款。而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也就是说,小微企业要熬过了平均3年的“死亡期”后,才会通过银行信贷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显然,这是不合理的。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其实是中国经济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有统计显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小微企业”被提及16次,2019年和2020年均被提及12次。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成为一个国家难题。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断进行尝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模式为“信贷工厂”与“IPC小贷”。

信贷工厂模式主要是通过集中式地对信贷进行批量处理,实现降本增效。但这种模式高效的根本,其实是以抵押类的个人经营贷为主,难以消除对押品的依赖。

IPC小贷模式则是下沉到社区,通过客户经理的各方面调研,充分识别小微企业的信用风险。然而,综合素质较高的客户经理本就是稀缺的,这导致IPC小贷模式难以大范围推广。

而今,小微企业贷款问题仍存在较大的拓展空间。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小微企业名录库中正常登记、持续经营的企业里,在银行有授信只占到31.89%,有贷款的户数是仅有29.4%。

还有7成的小微企业,处于“零信贷”的窘境。

02

科技赋能

消除小微企业融资痛点

小微企业贷款的根本问题其实是风险:要么降低小微企业的风险,要么优化金融机构的风控。

可惜的是,“小微”二字注定了小微企业的DNA中不可避免地携带着“风险”因素。也就是说,从整个小微金融的发展来看,优化金融机构的风控成了唯一的道路。

这其中,微众银行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2017年,有贷款需求的小微企业中,至少1/3的数量无法得到银行满足,他们只有去寻找P2P网贷、小贷公司和民间金融等。鉴于此,微众银行推出了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微业贷”,作为“全线上、纯信用”的产品。

与其他贷款产品不同,微业贷通过构建ABCD(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等金融科技基础服务能力,打造了一套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生命周期风控模型。

贷前环节,微业贷借助政府推动的“银税互动”政策,通过企业的纳税状况,可以有效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贷中环节,微业贷打通税务、工商、司法、海关、电力等方面的数据,同时结合企业主个人的信用状况来建立违约模型,把企业贷款风险降低。

贷后环节,违约贷款的清收、催收工作则由机器人完成,充分利用AI语音和区块链存证技术,实现90%以上的贷款无人工干预,所有审批1分钟内完成。

深圳市千百回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全生命周期风控模型下获得了贷款。

去年双11大促期间,千百回的备货量较往年多了2倍,以至于资金周转压力较大。通过微业贷的模型分析,千百回并没有进行抵质押,却获得了相比较其他金融工具额度更高的授信,相关审批也不到3分钟。

总结下来,微业贷基本成为了一款“三无、三全、三快”的贷款产品:

○ 三无是指“无须抵押担保、无须线下开户、无须提供纸质资料”。

○ 三全也就是“全自动、全线上、全天候”都可以申请并获得贷款。

○ 三快是指带给用户“审批快、借款快、周转快”的极致体验。

在这种模式下,微业贷打破了金融领域“低成本、高效率、可靠风控”的不可能三角。数据显示,在2年多的风险暴露期内,微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约1%左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难看出,科技正在跨越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鸿沟。

03

7年金融普惠

助力小微企业振翅蝶变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微众银行微业贷已辐射27个省和直辖市,累计触达小微企业240万家,累计授信客户81万家,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8700亿元。

这群企业主,其实是传统小微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长尾客群。他们中,平均雇员数仅9人,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企业占80%。

他们的资金需求,大多也是“短小频急”。从数据来看,微众银行给他们的平均授信约80万元、平均余额约60万元、笔均借款约27万元、复借率约70%。

另外一个数据是,微众银行触达到的这些小微企业中,约60%是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对于他们而言,其信贷数据得以第一次进入金融系统,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信息不平衡。

这种信息不平衡在小微企业通过首次贷款打破后,其获得第2次贷款的比例是76%,获得4次以上贷款的比例是51%。

而2020-2021上半年,微众银行微业贷新增贷款首贷户达到14万户。不难看出,成立不过7年的微众银行,正在助力每一个小微企业振翅蝶变。

回想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指导意见,要求采取综合措施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并出台十条意见。几个月后,微众银行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开业。

成立9个月,微众银行就上线了全球首个基于安全可控技术架构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这套系统实现了多个银行业第一:第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第一套分布规则、第一套分布式负载选型、第一套分布式消息总线……

截至目前,该系统支持超过3亿个人和240万小微企业用户,实现单日交易峰值近7.5亿笔,每账户运维成本降低至国内同业的十分之一以下,账户运维成本持续下降45%,远低于国内外同业的平均水平。

微众银行首席AI官杨强就曾表示,从金融科技发展趋势来看,其中一个就是普惠,为广大用户服务。但金融从业者很少,用户很多,这个中间就形成鸿沟。而填补这个鸿沟的就是科技,一个是互联网,第二就是人工智能。

最简单的应用就是,微众银行为任何一个客户服务,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机器人同时为他服务。比如在客服有98%以上客服需求都是由机器人能够自动回答,而且7×24场景回答。

04

用户思维

引领小微金融模式创新

在强大的科技系统支撑下,微众银行还开创了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在ABCD金融科技基础服务能力支撑下,微众银行供应链金融产品在不过度依赖核心企业信用的前提下,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促进产业链正向发展。

抚州一家实业公司创始人汪先生就曾提到:微众银行微业贷很懂经销商的用钱周期,特别是旺季进货的货款,经销商拿货,微众银行给钱,资金周转快。

目前,微众银行已和超过200家核心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逾5万家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了授信。

最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疫情期间,停工和隔离使得许多企业办理无法业务。微众银行原本的全线上模式,在这个时候凸显优势,企业办理各项业务基本都不受影响。

此外,考虑到许多企业在疫情期间无法按时还款,微众银行还在业内率先推出了企业可申请延期3个月不还本只还息,另外还可选择将未还本金延长为分24个月归还等措施。

而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大部分企业在延期之后进入还本期,其不良率远低于预期。

传统银行服务,无论是供应链金融还是延期政策的推行,大多是根据机构自身利益出发,结合数据计算分析而进行决策。而微众银行的区别,可能是互联网思维,在服务中坚持小微企业贷的基本理念。

就像针对资金需求量发、回报周期长的科创企业,大多银行会审批更严格、企业申请流程更复杂。但微众银行更多是小微企业贷随借随用的模式,支持非常灵活的用款需求。

其建立了国高企业的数据库,发明专利企业的数据库,通过这些数据能够精准识别科创企业再以线上授信、线下扩额的模式,减少企业客户四处辗转申请,只需根据线上指引点击选项就能拿到政府补贴的利息,经过贴息之后,最低的利率能低到1.7%。

数据显示,微业贷科创贷款目前已在全国19个省、1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吸引近10万户科创企业前来申请。截止到2021年二季度,微众银行科创金融已经为超过5万户客户授信710亿元,其中深圳地区授信124亿元。

而算上所有企业型贷款,微众银行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占比接近6%,对首贷户的贡献比例接近7%。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成立仅7年的民营银行的成绩。而在科技赋能的规模化应用后,我们更难想象下一个7年,微众银行又会在小微金融领域获得怎样的成就?

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快刀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