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头条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科技政策:实施一方案一规划 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
2021-12-13 08:06:5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部署明年各方面工作时要求,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

其中提出要实施两份具体文件: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前者已经在上月召开的中央深改委会议上审议通过,后者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提上日程,今年的部署是“制定实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七大方面的政策,科技政策位列其中,可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意味着要强化科技政策的贯彻落实,不能光快,还要求实。

“一些科技政策口惠而实不至,没有真正落地,也无法产生预期效果。所以,要真正把政策做实,触达相关部门和个人,发挥政策效能。”他说。

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科技政策扎实落实作出了如下部署:

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结合。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继续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被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尤其是国家实验室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器,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重器的效应立竿见影。据报道,自5月21日起,广州陆续出现多例变异株相关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广州实验室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立即响应,在前期已布局启动的28个应急攻关项目基础上,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难题,特别是针对变异病毒传播与监测、临床救治及药物研究、检验检测技术等方面组织开展科研攻关,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11月24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2021-2023年)》。会议即强调,建立使命驱动、任务导向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2020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86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达76.6%,对全国增长的贡献达77.9%。

12月10日,2021年度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表彰大会举行。围绕新兴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评选聚焦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和能源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评选出30个获奖项目。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曾指出,企业是市场经济主体,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要按照企业科技创新各环节特征,深化科技创新事前、事中和事后各环节的机制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完善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形成扎实的科研作风。

完善科技体制,优化创新生态,一直是近年来科技政策的关键。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要规范科技伦理,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引导科研人员专心致志、扎实进取。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近日接受采访时指出,“纯基础性的研究,该如何重视呢?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育创新性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土壤。有了好的环境和土壤,就会长出好的庄稼,长出参天大树,绝不能急功近利。”

刘忠范说,发展基础研究,现在有实实在在的举措,例如,扩大经费使用的自主权,这是对科技工作者的信任。过去大家经常诟病的“买酱油的钱不能买醋”,实际上是缺少对科学家群体的信任。

马亮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家在科研经费的投入方面逐年加大力度,很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非常充裕。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同科研经费削减明显的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和增长速度都是举世瞩目的。但是,这些来之不易的科研经费由谁来支配,要花在哪些方面,按照何种规则来分配和使用,却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理想状态。

11月24日召开的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二次会议提出,要以更大勇气加快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坚持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强化规划政策引导,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的领导和指导,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指导和服务。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也强调,要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同时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确保科研项目取得成效。

马亮建议,可以考虑引入科研承诺制,由用人单位、资助单位和科学家共同明确需要达到的科研成果,而由科学家自主决定如何开展和组织研究工作。

(作者:王峰 编辑:张星)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