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头条 >
《中国金融》|中国经济是诺奖理论的践行者
2021-11-11 13:38:06   来源: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作者|张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21期

经济学被称为经世济民的学问。诺贝尔经济学奖一直是经济学皇冠上的明珠。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美国大卫·卡德(David Card)、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Angrist)和吉多·伊本斯(Guido Imbens)三位教授,以表彰他们在劳动经济学实证研究和因果分析方法论上作出的突出贡献。综合三位经济学家的贡献来看,其最突出特点是通过自然实验的研究方法,挑战了许多传统上看似已成“定律”的经济学观点,为各国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教育和移民等政策上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等方面的有力支持。过去四十余年里,中国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为实验经济学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和场景,同时也使中国经济成为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理论的践行者。

其一,最低工资快速上涨没有阻碍中国经济的繁荣。

卡德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是关于最低工资问题的研究。斯蒂格勒等经济学家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最低工资上涨会导致雇主裁员,尤其是裁减低技能的雇员,如年轻劳动者、高中未毕业者或者从事低端服务业的工人。因此,提高最低工资必然会导致就业水平降低和失业率上升。然而,这一关于就业与最低工资的经典理论看似正确,却不易开展实证研究,特别是低技能工人就业水平不仅受最低工资的影响,还受到工人流动性、相关就业政策时滞、种族地区分布、平均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如何将这些因素排除在外,实现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一直是最低工资与就业关系研究的难点。

在经过长达15年的自然实验研究之后,1993年,卡德和普林斯顿大学的艾伦·克鲁格教授(于2019年3月去世)合作发表的《最低工资与就业》一文中提出,在两个劳动环境极为相似的市场中,如果最低工资不同或发生变化,则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来研究两个市场就业水平和失业率的变化,从而有效验证最低工资对就业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卡德的研究最终挑战了传统经济学关于最低工资与就业显著负相关的结论。在研究过程中,卡德选择了快餐业就业环境极为相似的相邻两个州——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1992年4月新泽西州最低时薪从4.25美元提高至5.05美元,而宾夕法尼亚州则保持最低时薪不变,这是一个十分理想的自然实验场景。卡德发现,与宾夕法尼亚州的快餐店相比,新泽西州快餐店的最低时薪上调,其实际就业率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13%,这证明了最低工资上涨并不会带来决策者所担心的就业下降。

实际上,卡德的这一观点在中国经济过去20年的发展中也得到了验证。尽管我们无法开展与卡德相似的自然实验,但是从宏观长周期的数据来看,2005~2021年,我国国内大多数省市的最低工资水平都上升了3倍左右,如北京从580元/月上涨为2320元/月,上海从690元/月上涨为2590元/月,山东最高一档最低工资从530元/月上涨为2100元/月等。最低工资制度、工资水平快速上涨和较为严格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一度引起许多经济学家的质疑。然而,最低工资快速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并未引发就业率的下降。事实上,我国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率长期保持高位,这种现象不难解释。中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来自于需求的快速扩张,最低工资的上涨有利于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收入的增加又将进一步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这对于扩大需求无疑是具有正面效应的。

其二,教育的持续高投入铸就中国人力资本红利新时代。

教育投入与教育回报的关系是卡德和约书亚·安格里斯特关注的另一个重点。20世纪90年代,大量劳动经济学领域的学者都认为,对学校和教育的投入与学生平均成绩之间没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进一步得出学习成绩与个人收入提高也不存在长期正向关系的结论,这使得美国一些国会议员要求削减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可否认,教育投入与教育回报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也有诸多难点:如何衡量教育资源的投入;家庭收入会影响教育的投入;子女高收入水平可能不是因为接受优质教育,而是家庭财富传承;教育投入与教育回报之间有长达20年以上的时滞,同时宏观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变化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会对两者的相关性造成极大干扰。

卡德和克鲁格在此领域也开展了自然实验的研究,两位经济学家分别在1992年和1993年发表了《学校质量与种族相对收入关系评估》和《非裔美国人相对收入变化趋势的再研究》,采用学生与老师比、学期平均长度以及教师的平均工资等衡量了教育投入,利用差分模型先后排除了家庭、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充分利用在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劳动力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极为相似的条件,开展了更具说服力的自然实验,也得出了广受认可的结论。他们证明了教育投入水平显著地影响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学生的未来收入。约书亚·安格里斯特在《教育会带来更高的回报率吗》一文中,同样采用了自然实验方法来验证更长的教育年限如何影响未来的收入。他的研究认为,更长的教育导致更高的收入,额外增加一年的教育对收入的影响达到9%。这一结论在美国产生了极大的政策影响力,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一直保持对教育的高投入,同时,这也影响了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教育政策,使得各国继续保持了对教育投入的高度支持。

事实上,中国政府也是卡德和安格里斯特这一理论的践行者,也从中获得了教育持续高投入的益处。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2~202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8.88万亿元,年均增幅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9年保持在4%以上。财政对教育的持续投入产生了至少五个方面的重大影响:一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企业正在享受每年数百万高校毕业生的“工程师红利”;二是2019年中国通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了5.9万件专利申请,首次超过美国跃升至全球第一位,在5G、量子科学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中国的专利成果均居世界首位;三是中国高校的研究成果和国际排名大幅提升,产学研的成果越来越突出;四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免学费、贫困地区伙食补贴大幅增加,同时高校学费的涨幅也远低于居民可支付收入的增幅;五是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的9.08年提高到2020年的9.91年。这些影响的最终成效必然是,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了由前期的人口红利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和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转变。

其三,劳动力流入不会对当地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

除了以上两个领域外,卡德还研究了移民对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他利用美国和古巴关系松动的历史事件开展了一项经济学自然实验。1980年4月,古巴领导人意外地允许所有希望离开该国的古巴人离境。当年5月至9月,12.5万古巴人从马里埃尔港移民出境,且大多数人定居在迈阿密,这导致迈阿密劳动力供给突然增加了7%。卡德针对这一事件的研究论文《古巴马里埃尔移民对迈阿密劳动市场的影响》中发现,尽管古巴突如其来的移民导致劳动力供应大幅增加,但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迈阿密工人并没有造成显著冲击,与其他城市相比,迈阿密失业率没有上升,工资也没有下降。卡德认为这是由于迈阿密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低技能劳动力吸收能力极强,而且由于迈阿密原本是拉美裔移民聚集地,让古巴移民没有任何语言和文化障碍即可进入当地劳动力市场。卡德的这一研究成为美国实施较为开放的移民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事实上,美国经济长期的繁荣,不但受益于全球的高端人才涌入美国高科技产业,也得益于拉美裔移民持续不断流入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奠定了美国长期低通胀的经济环境。

尽管中国迄今未经历过大规模的国际移民净流入,但是中国劳动力市场的跨区域流动与上述卡德的自然实验情境十分相似,中国经济的成功也进一步验证了卡德的理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持续跨区域流动到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在早期劳动密集型产业高速发展阶段,中部地区人口输出大省的农民工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外来人口大量流入,不但没有对东部发达地区的本地劳动力市场造成冲击,还对发达地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原因与卡德的研究情境相似,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低技能工人的需求巨大,文化融入也没有大障碍。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阶段,郑州、重庆等城市成为低技能工人新的聚集地,同样本地劳动力市场没有受到冲击,工资亦没有下降,工人也不存在文化融入的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劳动力跨区域和城乡间的流动,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总之,中国经济为中国实验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场景。

近年来,全球经济学家逐渐走出书斋、走出完美的理论和数理模型的构建,开展了全新的自然实验经济学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也顺应了发展潮流,最近几次均是颁给了在实验经济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今年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家都是通过将自然实验法、双重差分模型、因果分析等方法对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具体领域(如就业、教育、移民和人口流动等)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为解决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因素分析、数据和经验支持,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政策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三位经济学家的批判性精神成为其理论创新的关键,其自然实验方法和严密的因果分析结论成功地挑战了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和质疑,这是中国经济学界值得推崇的一种精神。中国经济过去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持续繁荣,同时面临诸多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实验经济学最好的场所,也为中国经济学家开展自然实验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不是空中楼阁,不是书斋中的学问,需要新一代中国经济学家尊重事实、走出定式,结合中国实际的宏观微观问题,创造性地发展中国实验经济学,为解决中国经济社会问题提供最优解。■

(责任编辑 许小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