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观察 >
法官退休后无缝衔接到调解员岗位 钟珍明:很享受这份忙碌
2021-12-20 07:54:44   来源:中国宁波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昨天上午,经过第三次调解,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当他们在调解书上签字并握手后,一旁的钟珍明脸上绽放出了笑容。钟珍明形容当时的心情说:“这一刻,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成就感,是没有什么可以替代的。”

钟珍明,今年62岁,曾在海曙区人民法院做了30多年员额法官,如今是宁波市人民调解协会理事、宁波首席人民调解员、海曙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敬民”调解工作室“掌门人”。

法官退休后,无缝衔接到调解员岗位

退休前,作为法官的钟珍明也是海曙法院的一块招牌。他承办民商事案件,注重调判结合,总能很准地抓住原被告矛盾的焦点,并结合法理进行调解,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这些年,作为法官的钟珍明共办结各类民商事纠纷3000件,调撤率达88.5%。他告诉记者,调解撤诉的案件比直接判决效果好,因为调解成功意味着双方都满意、无分歧,不会再有上诉等情况,彻底案结事了!

去年,钟珍明面临着退休,在退休前,院领导就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留下来。之后,又有领导找到他,说海曙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也缺一个业务知识过硬的调解员。去年9月1日,钟珍明退休后被海曙区人民调解协会聘任,“无缝衔接”地来到调解员岗位。

没了“法槌”,调解工作需要更加耐心

作为专职调解员,虽然接触的调解案件与之前做法官时差不多,但工作方式大有不同,这对当了30多年法官的钟珍明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以前对当事人释法说理,实在调解不下来,还可以开庭判决。”钟珍明说,如今没有法官这个身份,就意味着没有审判台支撑,没有法槌依仗。同时,对比法官,当事人对调解员也少了一份敬畏。这些都意味着,调解员的工作更有难度。

“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对当事人更加耐心,更加苦口婆心,一次调解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只要当事人愿意,我们随时都欢迎调解。”钟珍明说。

几个月前,一起人身损害赔偿案,钟珍明和同事们就用了一个上午加两个下午的时间,才终于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那是宁波一家公司开嘉年华庆典,一名外地会员自己前来参加,结果在宾馆里猝死。死者家属向宁波公司提出高额赔偿,并为此到处上访。

钟珍明接手这个案子后,走访事发现场、当事公司、派出所,初步掌握了事件的真实情况,明确真实法律关系。然后,了解双方的调解意向,推动调解开展。

死者家属在调解现场情绪非常激动,钟珍明表示同情,但是他释法说理,明确指出宁波的公司对此事不承担法律责任,法律不会认可其高额赔偿要求。同时,钟珍明在了解到死者家属的情况后,也做宁波这家公司的工作,希望公司作为民事主体考虑社会公,为死者家属提供合理的救助。

最后,经过钟珍明和同事们再三劝解,双方终于各退一步,达成调解协议,此次纠纷终于圆满画上句号。

虽然很忙,但享受这份忙碌

“调解在前,诉讼断后,我们海曙人民调解委员会起到了社会矛盾纠纷过滤网的作用。”钟诊明告诉记者,现在重视诉源治理,法院凡是适宜诉前调解的纠纷,都会先尝试着调解化解。海曙法院每天都有案子过来,多则十几个,少则几个。调解协会工作人员拿到案子后会逐一打电话给当事人,询问有关情况和调解意向,跟有意愿的当事人约调解时间。

钟珍明每天都很忙,而他自己很享受这份忙碌,按他的话说。调解工作已经成了他的最大爱好。

每个案件当事人离开调解室时,钟诊明都会亲自送其到大门口。他说,从调解室到大门口这几十米路上也许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当事人刚刚当着另一方逞强,而转身就有悔意,所以往往在路上会转变心意,调解工作也随之出现转机。

在调解协会中,钟珍明还是调解员们的“法律顾问”,经常有人打电话向他请教具体案件的法律知识。他说,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理基础上争取双方达成统一意见。

而对于法律专业知识,钟珍明说虽然自己做了30多年法官,但仍然要不断学,做到老学到老。在他的办公桌上摆着很多大部头的法律书,这些都是他刚购置的新书。随便翻开一本,里面有很多折页和记号笔做的标识。他解释说,“碰到具体案件我们知道适用法律方向,而关于一些细则和解释则要进一步翻书学,毕竟法律是很严谨的,容不得半点马虎”。(记者 殷欣欣)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