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 >
鲜为人知的《四库全书》 起因始自萧山的朱筠
2022-03-07 10:04:14   来源:萧山日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它呈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此书由清代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修,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名为“四库”。

鲜为人知的是,四库修书的起因始自祖籍萧山的朱筠。

诚恳待友,提携后进,与贺知章有得一拼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它呈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此书由清代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修,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名为“四库”。

鲜为人知的是,四库修书的起因始自祖籍萧山的朱筠。

朱筠天生神慧,才智超群,和兄弟朱珪“皆以能文有声于时”,两人先后考中进士,还同为翰林。朱筠历官侍读学士、安徽学政、福建学政等。

朱筠担任考试官、学政十多年,为朝廷选拔人才。他诚恳待友,提携后进,“汲引后进,常若不及”,常常称人之长,掩人之过,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天下才士纷纷倾慕而来,求学之人装酒的车多得道路为之堵塞。朱筠所到之处,跟随游学的人常有百十人。“来学之士,一经诱诲,莫不争自濯磨,端品力学,”因为他的提携帮助,许多学子成为学界名士,“士多因以得名”,时有朱门弟子之称。朱筠的福建学政这一职务后由兄弟朱珪接任,一时还传为盛事。朱筠离任时,福建才士扶着他的车辕送行,送了数百里还不肯分手。

朱筠为人恬淡达观,好客善饮,自比东汉名士李元礼、范孟博,家里天天高朋满座。“自早至夕未尝无客,与客谈笑穷日夜”,他们饮酒赋诗,切磋学问,“激扬清浊,分别邪正”,慷慨谈笑天下事。他又喜金石文字,生平所过名山大川,无不寻访摩崖旧刻,古刹残碑,凡足迹可及之处无所不往,幽险皆至。

古代朝廷为订误正伪,校正经书,提供官定儒家经本,常有刊刻于石的做法。朱筠曾上书奏请仿照熹平、开成故事,校正十三经文字,勒石陈列于太学。后来朝廷也付诸实施。

旧本抄本,尤当急搜,与于敏中一起发力

朱筠的最大的功绩是促成了《四库全书》的编修。

清代统治者自入关后很重视搜集和编纂古代典籍,顺治、康熙、雍正时期就编修了很多书籍。大清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社会安定,国库充盈,一片盛世景象。乾隆皇帝也效法前代帝王编纂修书,“以彰稽古右文之盛”,先后多次颁诏全国,征集天下遗书,要求各地搜集古籍汇送京师,以供审查、誊录和收藏。

乾隆三十七年(1772)二月,乾隆皇帝发布谕令《谕内阁著直省督抚学政购访遗书》,又一次征集图书,“今内府藏书,插架不为不富。然古今以来著作之手,无虑数千百家,或逸在名山,未登柱史,正宜及时采集,汇送京师,以彰稽古右文之盛。”谕令直省督抚会同学政等广泛搜集前代遗书和本朝人的著作,“逸在名山”的著作也要尽数汇送京师。

对此,朱筠上奏《谨陈管见开馆校书折子》,对于搜访、校录书籍提出了四条建议:“旧本抄本尤当急搜”“中秘书籍当标举现有者以补其余”“著录校雔当并重”“金石之刻图谱之学在所必录”,认为要抓紧搜集罕见的旧刻本和抄本,著录与校勘并重,对于金石图谱也要留心搜集。

其中,他提到了《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是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全书两万多卷,一万多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七八千种。此书在明代即有佚失,到乾隆时期已遗失缺失数千册。

朱筠在翰林时,常翻阅前明这部《永乐大典》,发现“其书编次少伦,或分割诸书以从其类”,由此“臣请择取其中古书完者若干部,分别缮写,各自为书,以备着录”。翰林院所藏大典中有不少社会上已经失传的珍贵典籍,朱筠奏请组织人员辑录,那么“书亡复存,艺林幸甚!”

乾隆皇帝对朱筠的建议很重视,他将这个问题交由军机大臣讨论。

朱筠的人品才学,朝廷上下很欣赏,刘统勋以之为疏俊之士,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于敏中也很赞赏。朱筠这一奏议引起了争执。当时在军机处的刘统勋认为这不是紧要政事,《大学士臣刘统勋等奏议为遵旨议奏事》中认为该学政的建议“毋庸再议”。而军机大臣于敏中等大多官员则赞同朱筠的奏议,力主开馆。

时值盛世,修一部大书,彰显文治武功,并通过征书施行“寓禁于征”的政策,其实正合乾隆皇帝心意。经军机重臣们复议后,乾隆皇帝就确定了修书事宜,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较核《永乐大典》。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朝廷成立四库全书馆,馆址设在翰林院,正式开始编修《四库全书》。

博闻宏览,才气奇纵,与纪晓岚一起纂修

《四库全书》编纂工程即由此启动。

三月二十八日,乾隆发布《谕内阁传令各督抚予限半年迅速购访遗书》:“前经降旨,令各该督抚等访求遗书,汇登册府。近允廷臣所议,以翰林院旧藏《永乐大典》,详加别择校勘,其世不经见之书,多至三四百种,将择其醇备者付梓流传,余亦录存汇辑,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统按经史子集编定目录,命为《四库全书》。”对于朱筠所奏将永乐大典择取缮写的建议,乾隆传令各督抚予限半年迅速购访遗书,以军机大臣为总裁官,择取缮写大典不传之书,整理各省征集上来的古籍,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按经史子集编定目录汇编,还把将来成书命名为《四库全书》。

后来,乾隆皇帝又多次下发谕旨,责令各地督抚学政访求遗书汇送京师。为了鼓励献书,又制定了奖励办法。乾隆皇帝还因江浙一带人文渊薮,流传典籍较别省为多,特别传谕江浙督抚,要求从速妥办。

四库全书馆设有正、副总裁,总纂官、总阅官、总校官、纂修官,以及提调官、监督官、监造官等。全书馆的最高职务是总裁和副总裁,多由郡王、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兼任,如刘统勋、于敏中、和珅等人就曾担任总裁官,朱珪也是总阅官之一,纪晓岚则是《四库全书》总纂官。全书馆前后任命官员三百多人,可谓名人学士,荟萃一堂。此外还征用了大量的抄写人员和勤杂人员。

朱筠与《四库全书》的渊源,不仅是促成了四库全书馆的开馆。他时任安徽学政,按照乾隆皇帝谕令,大力进行收书、献书。他自己也是个藏书家,还把自己的私人藏书也献了出来,《四库全书》中收录他的藏书十多种,三百多卷。后来,阴差阳错,他还直接参与了全书的编修。

当时的四库馆汇聚了朝中重臣、学者文人三百多人,不乏硕学通儒,学界精英,有许多也是受朱筠学术影响的门生弟子。但四库馆也是安排贵胄子弟以及被贬官员之所。对罪行轻微又富有学养的官员,乾隆皇帝往往以惜才心理,加恩调任到四库馆效力。于是,这些本以学问见长的官员也为《四库全书》的纂修做出了贡献。其中上奏《永乐大典》辑佚而导致四库开馆的朱筠,因考生欠考捐贡事被免职。但乾隆认为朱筠学问尚优,加恩授翰林院编修,在四库全书馆行走,这样他便直接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纂修活动。

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全书馆大小官员、差役以及数千的抄写人员,冒着酷暑寒冬,收集书籍、认真抄写、精心校对,历时十多年,终于编纂完成了全书。该书收录图书三千种,近八万卷,共三万六千多册,约八亿字,数量上是《永乐大典》的数倍。

《四库全书》成书后抄写了七部,分别藏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两百多年来,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只有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文溯阁本和文澜阁本至今传世。

《四库全书》规模之大,亘古未有,几乎囊括了清代中期以前传世的经典文献,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典籍总汇。

朱筠博闻宏览,才气奇纵,他的品学颇得朝廷上下欣赏,乾隆皇帝还曾评价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朱筠与《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晓岚交谊深厚,他们还是同科进士,会试揭晓第二天,还同在午门谢恩。两人皆称“汲古之彦”,在文苑堪称齐名。纪晓岚在全书编修中表现卓越,被称为“一代文宗”。朱筠去世后,纪晓岚非常悲痛,挽联写道:“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情同骨肉,情真意切。

“四库全书自此始”,《清史稿·朱筠传》中这么记载。(记者傅浩军)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