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 >
每一个黑臭水体治好的城市 工作都是非常实的
2022-01-25 16:09:51   来源:海报新闻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黑臭水体治理是一场硬仗,治的是黑臭水体,比的是各地干部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能力和作风。作风漂浮、作风不实,在这场硬仗面前一定要吃败仗,打不赢的。”1月24日,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建议当前黑臭水体治理落后的地区要向先进地区学,取取经。每一个黑臭水体治好的城市,工作都是非常实的,都是勇于担当的。没有硬功夫,打不赢黑臭水体这一仗。”

2021年中央环保督察曝光了一些城市的关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问题更严重。基于此情况,张波表示,黑臭水体是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其实质是污水、垃圾直排环境的问题。任何一个城市,不管外表多么光鲜,只要还有黑臭水体,就说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不合格。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党中央明确要求,要坚决打赢、打好黑臭水体攻坚战,全国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了很大的力气。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整体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过这几年的努力,295个地级以上城市90%以上的黑臭水体比较稳定的解决了黑臭的问题。通过黑臭水体的治理,周边的沿河、环湖开展生态修复,把城市一些比较低价值的空间改造成为了高价值空间,周边的人气提升,拉动了招商引资,形成了一些地方经济新的隆起带。黑臭水体治理这三年,据不完全统计直接投入超过了1.5万亿,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

“但是这项工作进展的不衡,有一些地方黑臭水体,原来没有怎么解决,或者解决了治标不治本,一场雨之后就现了原形。”张波坦言,“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地方重视不够,做事情花架子多,实工少。有一些地方撒药,有一些地方加盖板,调水冲污,所谓‘聪明的做法’一度还很盛行。有一些城市表面上花了不少钱,但是工作质量、管网收集质量不行。管网收集的不是污水,而是雨水、地下水。城市进水浓度很低,几乎不处理都基本达标了,这说明工作不扎实。有的地方城市的污水卫生管理不扎实,城市大排挡经常把一些污水、垃圾倒在雨水箅子里,甚至环境清扫垃圾都往雨水箅子里倒。一下雨黑臭水体就出来了,一些地方的初期雨水COD浓度高达2000毫克/升,一般的生活污水才300多毫克/升,可见雨水管道“藏污纳垢”问题严重。”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经济政策不到位,国家三令五申污水垃圾、收费政策要到位,要基本涵盖各项成本。但是一些地方至今为止政策也没有到位,收费机制也没有落实。因此,市场的作用发挥不出来,财政的力量又捉襟见肘,这就使得整个污水收集处理设施长效机制很难建立起来。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动用卫星遥感、现场核实、群众举报等各个渠道,加强监督。中央环保督察也会始终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进行监督。”张波强调,“只要是我们发现哪个地方黑臭水体治理后又返黑返臭了,群众不满意,我们就立即纳入国家清单,实行清单管理、跟踪督办、逐一销号。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不获全胜,绝不收兵。”(记者 姜雪颖)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