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 >
南越王博物院: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呈现中国文房四宝的发展历程
2021-11-01 16:52:17   来源:大洋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10月28日,粤皖两地文物珍品携手——于南越王博物院展出的“翰墨飘香——文房四宝专题展”中,疑似南越王室使用的石砚、广州出土的唐代端州老坑端砚、最早出现“端砚”二字铭文的宋砚等,与来自安徽博物院、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院的“蕉叶歙砚”“木管抓笔”“玉版宣”“棉花图墨模”等联袂展出,展现中华郁郁文华。

本次展览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呈现中国文房四宝的发展历程,让观众距离感受文房之美。展期至2022年1月5日。

南越王博物院院方介绍,此次展览展品涵盖了安徽文房四宝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类型,以及南越王博物院院藏珍贵文物共128件/套,其中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文房用具大部分为首次展出。

两千多年前的墨丸仍可使用

记者了解到,广州地区考古出土有多个历史时期的文房珍品,其中就有南越文王墓出土的墨丸、石砚,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西汉南越国时期的木简和研石及研板、东晋青瓷砚、唐代端砚和宋代“端砚”款端砚等。

早在殷墟的甲骨上已有墨书的文字,目前可见最早的墨出土于湖北江陵战国墓。早期人工墨主要成分多为松,制墨以实用为主,手捏成形,使用时将墨丸放置于砚石上,用砚石压磨,南越文王墓就出土了4000多粒墨丸,历经两千年,依然可以使用。考古学者曾尝试以之书写,发现墨色如新。

宋代“端砚”首次与观众见面

本次展出的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宋代“端砚”铭款端砚为首次与观众见面。端砚为诸砚之首,产于广东肇庆。南越国宫署遗址出土端砚为通体青灰岩石雕刻而成,石质细腻,仅存砚额和少部分砚池。砚额为圆弧形,正面刻祥云如意纹,纹饰内自右向左刻写“端砚”二字。砚身正面凿两个砚池,可惜残缺严重。这种双池砚又名“双履砚”,多为官府用砚,以分别研磨墨、朱二色以书写或批注公文。据文献资料记载,端砚在唐代已广泛使用,但多以“端州石砚”“端溪紫石砚”等指代,直到宋代才名“端砚”。这件石砚虽残缺严重,但却是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且明确刻写有“端砚”二字的端砚实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表示,南越国宫署遗址中出土的各时期砚台约有四五十件,类型多,时间长,一直延伸到明清时期。

安徽博物院藏清代沈荃《行书临兰亭序》手卷以茧纸写就。茧纸起源于魏晋年间,是继承和发展了东汉蔡伦所用的“树肤”造纸法制成。纸质白细且有光泽,其上纤维交织如蚕茧丝,故名。此手卷是用整幅白薄茧纸书就,属于最上乘的一种御贡茧纸标本。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