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 >
让初心在为民奉献中熠熠生辉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
2021-10-13 16:29:16   来源:琅琊新闻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为什么每逢大年初一临沭县朱村老百姓把第一碗饺子祭英烈?这是因为1944年的除夕,有24名战士为了保护朱村百姓英勇牺牲。头锅饺子祭英烈,这样的风俗,在朱村已经延续了70多年。

为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遏制住了疫情蔓延态势?这是因为有2.7万个基层党组织、58.4万名党员闻令而动、身先士卒,带动了1200万沂蒙人民响应党委、政府号召,众志成城、齐心战疫。

广袤的沂蒙大地,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动诠释着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党与人民共同精神气质的凝结,是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心脉相连,蕴含着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和始终不渝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党的领导伟力,彰显了人民群众迸发出的无穷生命力与创造力。

这是一部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为民史,彰显不断刷新的“为民高度”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里,苍松翠柏,庄严肃穆。挺拔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前,宣讲员的讲解铿锵有力,一堂堂生动鲜活的党史教育课直抵人心。

1938年至1945年,山东根据地毙伤俘日伪军53万人。一场场胜利的血战、硬战、恶战,消灭了穷凶极恶的侵略者。40多名战士在支援莒南渊子崖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党的干部武善桐为掩护村民撤离,把日寇引到村外后抱敌跳崖。带有红军基因的“老四团”有条团规:不管什么情况下,只要群众遭劫遇难有危险,就要立即去解救。

一切为了人民。除了在战场上浴血杀敌,中国共产党还通过精兵简政、土地改革等措施,减轻群众负担、改善群众生活。既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严明纪律,也有“满缸净院”的亲民作风。

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护群众“甘以我血换民生”,再到新时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透过百年,我们看到的是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之共同奋斗的一脉相承的初心和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邑县九间棚村,地处海拔640米高的山顶上。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这里四面临崖、水源奇缺,村民上山下山运输东西只能靠肩挑人抬,全村没有一块像样的土地,生活异常艰苦。

1984年,青年党员刘嘉坤接过村党支部书记的接力棒,开启了九间棚历史的变革。他带领乡亲们不屈于命运,不甘于贫困,奇迹般地谱写了架电、修路、治水三部曲,成为沂蒙老区在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率先整体脱贫的生动缩影。

当改革的春风吹拂沂蒙大地,沂蒙人民从小地摊起步,历经市场变迁,借助“电商”和“一带一路”这双腾飞的翅膀,阔步走向国际化。今日的沂蒙山区已成为“中国市场名城”“中国物流之都”,创建“中国物流科技城”,获批设立“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名单。

这是沂蒙人民书写的新的传奇,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鲜明体现。

市委书记王安德指出,弘扬沂蒙精神,首要的是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办实事,让沂蒙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带领老区百姓听党话、跟党走,共同奋斗,形成“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新时代鲜活的实践基地。

进入新时期,我市谋划 “八个第一方阵”2035年远景目标、“六强六富六精”“十四五”规划目标。蓝图铺展,创新“实施三步走、融入长三角”战略,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动能;加快八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潜力进一步释放;联动推进“商仓流”一体化,增创商城竞争新优势;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2552.9亿元,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9元、增长10.9%。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沂蒙精神必将成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勤政为民、砥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一部无怨无悔、感天动地的奉献史,彰显直抵人心的“为民温度”

讲奉献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底色,我们党把“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写进入党誓词。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对兰陵县代村党支部书记王传喜来说,奉献是一心为民、勇于担当,22年如一日,带领代村百姓把一个积贫积弱的小村庄发展成村集体收入1.1亿元的先进村。

对鲁南制药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赵志全来说,奉献是大义忠诚、家国情怀,一辆车开了60多万公里,40方米旧房住了20年,临终提议非亲非故之人为企业法人。

2020年7月7日,我市选派第一书记刘建光突发疾病昏迷不醒,经抢救无效不幸殉职,年仅49岁。从2016年起,刘建光先后参与全市第三批、第四批第一书记工作组,投入到兰陵县鲁城镇刘家郭村、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洪沟村的驻村扶贫工作中。

在驻村脱贫攻坚第一线坚守了1500多个日夜,面对艰苦的条件,刘建光没有丝毫退却,与村民朝夕相处,真心把帮扶村当家乡、视群众为亲人;双休日不休息成常态,常加班加点早起晚睡更是家常便饭,真心实意为村庄谋发展,殚精竭虑为村民谋利益,打动了村里的每一个人。殉职时,他的“临沂市最美第一书记”称号正在公示中。

从2012年起,我市选派四批共8275名“第一书记”蹲驻4067个村抓党建、促发展,是我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走好群众路线、带着感情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最生动的写照。

在第一书记、红领书记、“双创一领”等品牌引领下,沂蒙百姓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品读着这些先进事迹,无论是个体还是群像,沂蒙精神中无私奉献的情怀,始终是党带领人民谋幸福的不竭力量源泉。

只有真正为民,人民才会跟随响应。实践证明,共产党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真抓实干,真正为民,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穿越硝,正是在共产党人风范感召下,才有了战争年代的沂蒙人民铁心向党、不求回报,户户忙支前、乡乡有红嫂。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12年间,沂蒙人民倾其所有、破家支前,做军鞋315万双、做军衣122万件、碾米磨面1.2亿斤、救护伤员5.9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

回望过往,正是在共产党人风范感召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峥嵘岁月,沂蒙人民整山治水、艰苦创业,靠双手改造了自然;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沂蒙人民与时偕行、敢想敢干,从贫穷落后迈向幸福小康。

成风化人,奉献也成为普通沂蒙老百姓的突出特质。全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至今已举办了7届,他们有的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以热血丹心大写忠诚;有的在凡岗位执着坚守,用赤子情怀奉献社会;有的在危难时刻扶危救困,以凡人善举彰显人间真情……7年来,452名道德模范最好地诠释了普通人的奉献精神,为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正能量。

这是一部接续奋斗、踏上征程的发展史,彰显持续加码的“为民力度”

“老百姓有事找兰陵首发,这个绝对管用。”兰陵县长城镇城南村村民常红军对兰陵首发赞不绝口。因为兰陵首发帮他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常红军之前承担了当地一教学楼的装修工程,教学楼完成验收后,3.6万元余款迟迟不给结付,常红军在兰陵首发上反映了自己的遭遇,现场督办人员介入后,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在兰陵县,兰陵首发赢得交口称赞。这个一站式集成化群众诉求网上服务台,自开展党史学教育以来,受理群众反映诉求1.7万余条,群众诉求解决满意率达94.3%。在兰陵首发台,群众可通过首发预约县级领导,目前已约访921人次、接访739人次;组建8名金牌调解员、20名优秀调解员的调解团队,化解群众矛盾2200余件。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市委书记王安德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作为沂蒙老区的党员干部,一定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步入“十四五”,我市正以更大的改革创新力度推动民生跨越,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每年梳理推进20项民生工程,新增财力优先用于基础、兜底民生建设,保证民生投入稳定在80%以上,民生福祉的成色更足。

把党史学教育与践行沂蒙精神、落实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脚到让群众满意上。

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生态等重点民生领域,市级层面确定了57个民生工程、市直部门和各县区确定了666项民生实事。加强市县乡村四级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就办”“一站办”“帮代办”“自助办”能力,确定“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全市通办”事项1056项。将城乡低保对象、城乡特困人员、孤儿等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高10%,为23.4万低保、特困人员发放救助金8.4亿元,分类帮扶脱贫享受政策人口30.7万,即时帮扶监测对象8106名;发行全国首单2亿元乡村振兴债券融资计划,18项相关惠民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开展“结案连心”“治重化积”“10+N”重点领域集中整治行动,化解信访案件5133件,省交办十大领域专项治理信访案件全部清零。

“这几年市区的空气比以前好多了,我们老年人到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办事也越来越方便。我现在加入了当地的党史学教育宣讲团,给年轻人讲党史故事,号召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兰山区退伍老兵孟凡军感慨。“我们全体党员教师都参加了教体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走访中了解到家长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诉求,13处学校幼儿园项目很快就规划立项,这些改变让教育真正惠及民生。”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教师滕国霞介绍。“我家门口有一段路地势比较低,容易积水。今年,政府接连开展了积水点改造工程和道路路网提升工程,以往每年都会出现的积水看不见了,周边的交通环境也越来越好。”河东区九曲街道杨庄社区居民刘嫚笑逐颜开。

百年辉煌,初心未变。从城市崛起到乡村振兴,从高铁开通到直播经济红火,昔日革命老区临沂,已崛起为现代化都市,更大的变化来自人们内心深处,临沂人正变得更加自信、自豪与包容。

赢得人民信任、得到群众支持,我们就能克服困难,无往而不胜,这是被沂蒙老区革命建设实践检验了的真理。新时代,老区将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以矢志不渝的奉献回答好为民的“初心问卷”,再创新的辉煌。(记者:李冰清)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