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城市 >
“精心守护”扮靓水生态 余杭做活“水文章”
2022-03-22 08:31:28   来源:杭州日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作为城市乡村的生命线,余杭的河湖让杭城灵动而精致,它们或静安一隅,或繁华靓丽,或穿城而过,或流经小径,无不承载着水美风采;作为绿色之肾,余杭的湿地孕育着活力的生灵,湿地间水道如巷、河汊如网,俯瞰处鱼塘栉比、诸岛棋布,尽显“一曲溪流一曲烟”的风貌。

河、湖、湿地,构成了余杭全域的美丽底色。

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中国水周,我们的目光聚焦在“水”之上,借此时机,我们就来看看余杭写就的“水文章”。近年来,余杭通过加固河堤、提升景观、完善配套,高标准推进水环境治理,展示水生态;通过标化创建小型水利工程、数字化管养高质量兜牢水安全;以河流为纽带促进城乡优化布局,挖掘水文化遗产,不断提升余杭水文化。

如今,余杭溪畅、水清、岸绿、景美,一幅绿水青山、美丽和谐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精心守护” 扮靓水生态

一笑苕溪上,微茫驻日曛。鹭沙行个字,鱼水呷圆纹……

行走在东苕溪绿道上,城市渐远,东苕溪如同玉带落于平原,一侧青山,一侧绿道。举目望去,可以看到河床中心的湿地处芦苇纷纷,沿岸一路皆是景,田园风光浓郁,景色秀丽旖旎,这里是一年四季观赏朝霞、夕阳、雨雾的上佳之地。2021年,这条绝美流域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水质始终稳定保持在Ⅱ类。

从古至今,东苕溪孕育了无数代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子孙。如今,古老的东苕溪已成为杭州城北片及余杭区200多万人的直接饮用的水源,对余杭乃至杭州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东苕溪水质洁净,漫步在绿道沿线能看到“禁止垂钓”的标识,经常在此散步的居民总是能看到身着红马甲的巡河队经过,精心守护、呵护着这一方秀水。2021年以来,余杭区林业水利局为创建东苕溪美丽河湖,统筹下发了任务清单,各镇街积极投入到了创建工作之中,开始实施城镇生活污染治理任务,大力推进东苕溪沿线镇街“污水零直排”小区改造以及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并开展河道沿岸入河排污(水)口规范整治,统一标识,实行“身份证”管理,公开排放口名称、编号、汇入主要污染源等相关信息,并将入河排放口日常监管列入基层河长履职巡查的重点内容。

此外,为了将河长制常态化、全面化,余杭区林业水利局在原有巡查队伍之外,又组建了由各种不同类型成员组成的巡河队伍。“我们基于‘五心’党建品牌,创建了‘党员巡河小组’‘河小二’‘绿使者’‘巾帼巡河队’,采用轮值模式进行日常巡河工作,这些有特色的队伍成为了巡河队伍中的主力军、流域边的靓丽风景。”余杭区河湖中心负责人说。

在长效管理、创新机制、重保护、强监管的治水工作之下,2021年,余杭区新增水美乡镇一个、新增包括东苕溪在内的省级美丽河湖两条。截至目前,余杭区已创建省级美丽河湖7条、市级美丽河湖13条。

“提升加固” 兜牢水安全

在余杭区瓶窑镇,有一个被竹林掩蔽着的窑坝头泵闸站,这两天迎来了“全身检查”。余杭区林业水利局的工作人员对泵闸站“诊断”之后,向相关街道提出了整改建议——增加该水利工程外观景观化创建,以及增加排涝泵站数字化控制装置,为这座小型水利工程带来更高效的“防汛”效能。建造后的数字化控制装置的终端将连入余杭“数智防汛”数字化平台,届时将能够实现远程控制。

一直以来,余杭区林业水利局致力于将“数字化防汛”应用到日常工作中。2021年6月,“数智防汛”数字化平台启动,项目先后列入省水利数字化改革第一批试点。“烟花”台风期间,东苕溪流域发生强降雨,“数智防汛”数字化平台试用“预报调度”模块多方案滚动预报,辅助防汛会商决策,防汛安全得到了有效提升。

此外,余杭区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工作,将“水库大坝安全在线实时研判场景”列入省水利数字化改革第一批试点任务,聚焦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对水库安全状况进行动态研判与预警。目前,已完成应用场景开发建设。

注重数字化防汛的同时,余杭区还着重提升加固重点水利工程“屏障”。余杭区重点水利工程西险大塘是阻遏东苕溪洪水进入杭嘉湖东部平原的屏障,属“导流入湖”的工程措施,其作用是拒山区洪水于平原之外。据了解,西险大塘的上一轮加固于本世纪初完成,但局部堤防结构单薄,渗漏、滑坡等风险仍旧一定程度存在。

接下来,余杭区将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堤身拼宽、全线防渗、固基增稳等措施,达标加固西险大塘杭州段和中桥塘共44公里,改扩建南湖分洪闸和5座节制闸。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正在深化论证南湖滞洪区防洪格局、防渗加固专项方案等支撑专题。

“因地制宜” 弘扬水文化

余杭是文化古邑,是中华文明之光——良诸文化的发祥地。拥有5000年“良渚文化”、2000年“运河文化”和1000年“径山禅茶文化”;余杭是美丽之洲,山水如画,钟灵毓秀,自然人文景观极为丰富。

在改造小型水利工程标化创建、优化湿地生态环境、展现湿地文化、建设苕溪绿道,串联起大径山与良渚过程中,余杭区都不忘展示当地特色。如标化提升仓前混浪头时,突出木格窗、马头墙;举办具有杭州特色的“千年运河”文化主题系列品牌活动,弘扬余杭湿地文化。

这种因地制宜的水文化创建,让余杭在和谐中扮靓了城市乡村。余杭区河湖中心负责人说:“我们在创建‘水工程’的同时就考虑到要用好自然资源,根据当地特色、人文元素融入竹文化、禅茶文化、良渚文化等当地文化,践行三生融合理念。”

然而对于文化余杭来说,展现水文化的同时,也不断在保护。为全面摸清余杭区水文化遗产现状,保护和传承好水文化遗产资源,余杭区林业水利局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深入余杭区7个街道、5个乡镇,梳理出余杭区重要水文化遗产107项,其中,水利工程遗产50项,不可移动相关物质水文化遗产24项,可移动相关物质水文化遗产1项,非物质水文化遗产32项。完成调查成果材料4项。这些水文化遗产的挖掘让公众更加熟识本地文化,也让水文化资源“流芳百世”。(记者饶雨蒙 徐敬)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