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发展好不好,关键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不好;一届政府的作为实不实,首要看民生工作落实得实不实。”2月26日,常州“两会”刚结束,常州市长盛蕾便率领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集体亮相,出席2022年常州市民生工作新闻发布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盛蕾表示,今年常州将聚力打造“常有善育 ”“常有优学”“常有健康”“常有颐养”“常有安居”“常有众扶”六张民生名片,办实办好民生实事,让常州这座城市发展更具质量、人民生活更有品质,不断提升民生的厚度、政策的温度和幸福的刻度。
常有善育
打造“常有善育”名片,让每个新生命都得到最温柔的呵护!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起步阶段,关系每个孩子的一生和国家发展的未来。常州将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健全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务体系,多渠道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建设2个市级孕产妇救治指导中心,建立救治经费保障机制,高效救治危重孕妇和新生儿。
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年内开设托班的幼儿园达100个、提供托位2000个,新增普惠托育机构10家、净增普惠托位400个,创建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0家、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3家。
推动学前教育扩容提质。新增幼儿园学位4860个,新增省市优质幼儿园20所,确保学前教育资源覆盖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确保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在90%以上。
常有优学
打造“常有优学”名片,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育承载着民族振兴的梦想,寄托着万千家庭的希望。常州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今年将实施学校新建改扩建重点项目56个,竣工22个,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38万个,其中小学8100个、初中9000个、高中1800个。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实施“常有优师”行动计划,全年新增省级名师20名,市级“五级梯队”教师600名,市优秀班主任170名,市级“四有”好教师团队40个。组织优秀教师2000人次开展“常老师”周六公益在线答疑活动,开发精品网络课程1000节。
常有健康
打造“常有健康”名片,让每个普通人都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健康是百姓的最大财富。常州将坚持以“生命至上、健康优先”为准则,建设高水平“健康常州”,推动居民健康主要指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保持全省前列。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新建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公共卫生临床救治中心(含医疗急救中心)、常州市妇幼保健中心公共卫生大楼,新建提升一批发热门诊项目。
加快推进常州市七院二期、常州市二院迁建等项目,新建改扩建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面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目标人群约1.8万人。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7个、健身步道30公里,新建、更新村(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点290个。为5万名青少年学生免费开展脊柱健康筛查,指导运动防治慢性疾病训练2万人次以上。
常有颐养
打造“常有颐养”名片,让每个老年人都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
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今年,常州将推动养老服务地方立法,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优化“三项融合”机制,全力打造幸福养老示范区。
提高“身边养老”的贴心度。为12万名以上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助餐助洁等居家上门服务,为25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提高“周边养老”的便捷度。启动建设新北、天宁、钟楼3个区级为老服务指导中心,新建改建10家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老年助餐点60个。
提高“老有所学”的满意度。新增3个街道(镇)老年学校、20个社区(村)老年人学习点(老年文化活动场所),培训100名智慧助老教师、1000名智慧助老志愿者,全年为30万人次老年人提供线上和线下课程服务,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常有安居
打造“常有安居”名片,让每个奋斗者都能实现安居宜居梦!
安居才能乐业。常州将更加有效地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低收入困难群众等群体住房问题,更加有力地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让常州成为百姓生活的美好家园。
百姓安居。今年将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95个、543万平方米,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80台以上,28.2万平方米“大板房”异地安置房全部交付使用。
交通畅行。开工建设轨道交通5号线,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03万个,开通社区微循环公交线路10条,让群众出行更便捷、停车更省心。
生态创优。今年将建设28个口袋公园,让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新建77条精品街道、21条绿化精品道路。新建改建农村公厕152座。疏浚农村河道200万立方米以上,完成问题小微水体整治750个,建设示范幸福河湖30条。
常有众扶
打造“常有众扶”名片,让每个困难群众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社会公平,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常州将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确保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强化兜底保障。完善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政策,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
聚焦重点群体。新改扩建8个示范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关爱之家),建设“梦想小屋”400间,新增标准化“德康驿站”7家。加强职工关爱服务,新建、提升户外劳动者驿站200家,为全市12万名户外劳动者赠送意外伤害互助保障,为15万名企业职工提供工会大病互助保障,为5万名一线职工赠送健康体检。
培育公益组织。发展4A级以上社会组织40家,开展助老、助残、困境儿童帮扶等公益项目150个。
除了打造这6张民生名片外,常州还将实施就业创业富民工程、文旅惠民工程、公共安全提升工程、便民服务提升工程等实事项目。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