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城市 >
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诞生 现存唯一有关航海国家祭典石刻文字记录
2021-07-26 09:17:42   来源:文汇报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昨天,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再添一颗璀璨明珠——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的审议,该项目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其所包含的22个遗产点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这表明,在人类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中国就为世界海洋贸易作出了重要贡献。厦门大学庄为玑教授认为,“汉唐时期,中外通商依靠西部的‘丝绸之路’,唐天宝之乱以后,陆路不靖,才改为海路交通。泉州,因此成为当时我国沿海的四大海港之一,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起点。”如今,泉州还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仍在讲述当年的辉煌?

祈风石刻

现存唯一有关航海的国家祭典石刻文字记录

出泉州城区,向西北方向行7公里,来到晋江中游金溪北岸,可登泉州名山九日山。其山色苍翠,以“山中无石不刻字”而著称,山上宋代以来的石刻有78方之多。尤其是分布在东西两峰的10块祈风石刻,为12-13世纪泉州地方政府主持航海祈风祭祀活动的石刻文字记录,也是现存唯一的古代政府有关航海的国家祭典的石刻文字记录。

10-14世纪的中国宋元时代,泉州已成为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东端高度繁荣的商贸中心,以“Zaytun(刺桐)”之名闻名天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贺云翱教授说,泉州位于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东航道”和“南航道”中位,在“风帆贸易”时代,泉州夏季盛行东南风,船舶可乘风北上明州或朝鲜、日本;冬季则盛行东北风,船舶可南下东南亚。且因需等待风向转换,泉州还承担起了两个航道之间货物中转枢纽港的功能。加之宋时国内经济重心南移,泉州逐渐成为我国南方越来越重要的世界海洋贸易港口。

九日山上最早的一块石刻记载的是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十二月初一日的祈风活动:“淳熙元年,岁在甲午季冬朔,吴人虞仲房帅幕属洪子用、朱彦钦、赵德季、赵致孚,祈风于延福寺通远祠下,修岁祀也。与者许称叔、吴景温、闻人应之、赵子张”。最晚的一块石刻为1266年。厦门大学教授庄景辉告诉记者,我国东南沿海民间祈风活动产生很早,早在唐末五代之前。祈风是宋代泉州守土之臣每年必须举行的“祀典”,也是主管海外贸易的市舶司的职责之一,目的就是敬祭海神,祈求赐风平安,欢迎蕃商来泉州贸易。

市舶司

或为中国唯一古海关遗址

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古城南部晋江沿岸,是宋元朝廷设置在泉州专司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在修复的水仙宫旁,有一块龟裂的石碑,上书“宋泉州市舶司遗址”。贺云翱教授说,市舶司始置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它的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

市舶司初建时位于泉州城外,13世纪因城市拓展而纳入城中。当时,泉州城南水门沟渠纵横,远渡重洋而来的“番人”溯晋江入城,要换乘轻舟,划入水门关口,到岸上的“海关”——市舶司报关纳税,“番舶”方可进港卸货交易。泉州市舶司执掌福建诸港近400年,直到明成化八年(1472年)市舶司才移至福州。如今,广州、杭州的市舶司遗址俱已湮灭,唯有泉州市舶司遗址重见天日,它或是我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古海关遗址。

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汪勃研究员率领的考古队,在此处发掘出土了侧面戳印有“(监)造市舶亭蒲(寿)(庚)”“……舶亭蒲(寿)……”的文字砖,证明这里确为市舶司遗址。庄景辉告诉记者,宋代通过海路与泉州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相当广泛,在南宋中期常到泉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就有31个。

市舶司为宋元朝廷带来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宋高宗曾言:“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泉舶”“福船”

德化瓷青阳铁远渡重洋

在泉州开元寺内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有一艘1974年考古人员在后渚港发现的宋代沉船。庄景辉告诉记者,宋元两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泉州土特产中就有“海舶”一项,《诸蕃志》中称之为“泉舶”。这艘宋代沉船,底部结构呈尖形,船型为小方头阔尾,整体短肥,适于远洋运输,泉州民间称之为“福船”。它长约30米,为可载货200吨的中船,载货量抵得上700头骆驼的总负重。

贺云翱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让宋元外贸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与汉唐途经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有了很大的不同,瓷器、铁器等不便陆路运输的大宗产品逐渐超过量轻价高的丝绸而远销海外。曾任泉州市博物馆馆长的陈建中介绍,闻名世界的德化瓷产地就在泉州城西北约70公里的德化县,它也是宋元时期泉州外销瓷器的杰出代表,印度尼西亚等地至今仍保留使用德化出产的大口碗的习俗。在海运中,瓷器还是理想的压舱物,故受“蕃舶”“泉舶”的欢迎。福建北部出产的黑釉瓷、江西景德镇和浙江处州等地的名窑瓷器,也经由泉州港汇聚出海。

从泉州出口的不仅有大量瓷器,还有金、银、铜、铁等各类金属器。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泉州市文旅局等曾联合对安溪县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现该冶铁遗址是泉州地区宋元时期块铁冶炼的代表,其生产集中于宋元时期,有着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可生产块炼铁、生铁和钢。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沈睿文教授认为,安溪青阳冶铁遗址是国内首个科学考古发掘的块炼铁冶炼遗址,它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成为泉州申遗系列遗产中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与泉州的陶瓷生产基地共同显示出宋元泉州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也为宋元海洋贸易留存下了珍贵的产业记忆。

记者手记

宋元泉州是一座多元文化汇聚的国际化城市

1271年8月抵达刺桐城的意大利犹太商人雅格·德安科纳在《光明之城》中写道,“在这里你可以听到100种语言。外国人多得不得了。”“在这个城市,各种宗教都有……”足可见宋元泉州是一座多元文化汇聚的国际化城市。

泉州市博物馆馆长黄明珍指出,宋元时期,伴随着海洋贸易来到泉州的外商及其族群,使泉州呈现出“南北融合,中外交汇”的文化特点。来自世界各地的官员、商人、僧侣、旅行家等各界人士,他们所带来的多种宗教文化信仰、生活习俗以及商业技术等知识,在泉州营造了富有鲜明个性的宗教和文化建筑——文庙及学宫、开元寺、老君岩造像、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天后宫、草庵摩尼光佛等,成为具有强大文化象征和凝聚力的社群精神纽带。1991年春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专程到泉州考察,总领队杜杜·迪安博士在考察后称草庵摩尼教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全过程中最伟大的发现。他认为:“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开放在泉州得到充分体现。”“我们看到泉州是一个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相遇、文化交流、和平共处的城市。”(记者 郑蔚)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